【@委员会】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建设研究(下):破局养老服务“找不到人,留不住人”的困境

2022年09月07日 14:30:49 | 来源:老龄文明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摘要】中国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将进一步加剧养老服务的工作负担,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建设成为养老工作绕不开的话题。如何解决家庭照料人力减少与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间的供需矛盾?养老服务“找不到人,留不住人”的人力资源困境如何破局?江苏省老龄人力资源与人才队伍研究专业委员会专家团队成员,南京邮电大学人口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周建芳对我国当前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十四五”时期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0加强顶层规划,完善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培养体系

  首先,分类分级测算养老服务人力资源需求。充分利用既有全国性连续抽样调查数据,如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等,分析我国老年人口的健康、社会参与、服务需求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而测算老年生活照顾、医疗护理、康复、心理慰藉、教育、社会工作者等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人力资源需求。

  其次,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和培养机构数据平台,充分掌握我国养老服务的中高端人才和培训机构的数量和能力状况,对照养老服务人力资源需求,掌握需求缺口。

  最后,基于问题解决的紧迫性和可行性,确定不同阶段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建设的重点任务,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责任,建立评价与监督机制,由国务院或多部门联合制定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培养中长期规划和近期行动计划。力争在“十四五”时期,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高校、职校、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养老服务人才培训体系。到2025年,养老服务人力资源与已建养老机构和设施的服务能力协同配套。到2035年,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可以满足80%以上的老年人及其家庭有效需求。

  0氛围营造,提升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社会地位

  一方面,加强现有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提升职业能力,敦促其遵守职业道德守则和伦理要求,为塑造良好的养老服务行业形象和大众对行业的信任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如公众号、微博、微视频等,营造尊老、养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美德,形成全社会养老共识。在每年的重阳节前后两周,政府、社会与养老行业人员携手,在全国开展宣传活动,通过举办养老从业人员就职宣誓、养老服务技能大赛、优秀养老护从业人员先进事迹宣讲会等社会活动,提高社会对于养老行业的关注度,让养老从业人员的劳动创造和社会价值在全社会得到尊重。

  0行政引导与市场开发并重,有效激励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稳定就业

  “十三五”时期,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健全,但如前所述,市场供方和需方对政府的依赖性都较高,导致养老服务市场不能较好地分开层级、供给与需求匹配度不高等问题,市场价格机制不能形成,也进一步影响了养老人力资源的高效率使用和人员引进的问题。

  建议“十四五”时期,政府优化“兜底保障”的方式,变“补供给主体为主”为“补需求主体为主”,将补贴到养老机构和设施的费用更多补贴到老年人及其家庭,由老年家庭自主选择服务供给方,并激发老年家庭的有偿需求。

  与此同时,调整政府养老服务保障资金的方向从“硬件”为主到“软件”为主,建立“就业准备---就业----退休”全链条的激励与保障体系,保障“硬件”的可持续运行。在就业准备阶段,减免人力资源的培养费用,提高培养质量,政企联手引导就业。在就业阶段,改善职业环境,畅通晋升通道,提高待遇,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提升职业成就感。政府加大监督力度,保障养老从业人员在职期间的“五险一金”待遇落实。对于一线养老护理人员,建议从业5年以上的对象,在养老保障方面进行政策倾斜,同等缴费水平下,适当提高其养老保障水平。另外,对于当前部分地区试点的毕业生从业激励制度和养老护理员的激励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跟踪评估,及时研判政策推广的可行性。

  0加强智慧养老建设,提高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劳动效率

  首先,鼓励各地建立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加快智慧养老进程。将采集到的地区老年人信息、服务机构/设施信息、养老护理人员信息、地方政策信息等汇总形成数据库,并与养老服务需求方、供给方、民政等部门互联,有效整合养老服务资源,提高养老服务资源利用效率,同时降低养老服务成本,为养老服务的供需匹配做好技术支撑。

  其次,为每一位有需求的老年人配置具有呼叫功能、基本生理功能监测、紧急求助功能等设备。当老年人有需求时,老年人自己或其监护人可以求助监控中心,监控中心负责对接各种资源,监控中心也可以根据存储的个人信息给老年人打电话,如出现电话无人接听或无人讲话的情况,监控中心可以立即启动急救服务。

  同时,通过以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养老,替代部分人力服务,如导医服务、健康教育等,或承担部分养老辅助服务如助浴、夜间监护等,或通过预防服务减少养老服务的需求,如生理机能监测识别高危征兆、失智老人超出活动范围报警等。

  0整合资源,多途径缓解养老照护人员需求压力

  养老服务人力资源中需求量最大也是最为紧缺的是一线的生活照料和护理人员(后文简称照护人员)。建议立足现实,整合资源,多路径努力,增加正式照护和非正式照护人力资源。

  正式照护人力资源方面,中老年农村家庭妇女、贫困待业人员、企业内退人员和延迟退休的年轻老年人等相对年轻大中专学生来讲,他们更有可能加入养老照护的队伍,建议采取政府采购免费职业培训的方式,鼓励此类人员的入职。另外,家政服务的人力资源和养老照护的人力资源的能力要求有极大的相似性,建议在家政服务人力资源培训中加上老年家庭照护系列内容,为其增加职业流动的可能性。

  非正式照护人力资源方面,主要包括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养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

  对于前者,一方面要强调其主体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更要充分赋能,提升其自我照护和家庭照护的能力。对于后者,如何有效激励更多的公众加入志愿者队伍、建立志愿者和被服务老人间的相互信任关系是关键。

  (原文刊载于《人口与社会》2021年7月第37卷第4期,略有删减)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