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内因人口集中,警点众多,市民在报警后,民警很快就能赶到现场处置警情,但在广大乡村,由于路途较远、道路环境复杂,警方在接警后很难迅速赶到。针对这一情况,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江宁派出所聚焦基层警务质量变革,探索“警村融合、情指一体、网格巡防、动态处警”的“网格快警”新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王女士家住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上湖村,前两天,她打算把自己闲置的面膜在网上卖掉,没想到平台不仅没有给她货款,反而让她先向平台缴纳一笔钱。
“家里有些闲置的面膜,我就挂到了网上来卖,后来,有人主动联系我,说东西被冻结了,要想卖出去,就要先打五千块钱保证金。”王女士告诉出警人员。
“电话中,王女士讲话吞吞吐吐的,我问她有没有接到诈骗电话涉及到诈骗信息什么的?她支支吾吾的,我感觉不对劲,就第一时间赶到她租住的地方。”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江宁派出所辅警杜小兵在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表示,王女士遇到了诈骗。
“你卖几百块钱的东西,怎么可能要先交五千块钱保证金呢?这明显是诈骗啊!”杜小兵称要不是他及时赶到,王女士很可能就把保证金转出去了。
最终,在杜小兵的耐心说服教育下,王女士才如梦初醒,避免了损失。据了解,“网格快警”是江宁派出所率先推出的勤务模式,它依托社区警网融合工作站,在遇到突发警情时,通过电台及时指挥周边网格民警先期到达现场,及时掌控局面,避免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
“这个快很关键,因为我们网格快警就在网格里巡逻,对辖区的情况也比较熟,特别对敏感警情这一块,农村家庭里的一些矛盾,有的采取过激的行为,我们网格快警接到警情之后,第一时间能够到达现场,第一时间就将矛盾化解,如果有受伤的话,第一时间进行救治。”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江宁派出所社区民警张招军介绍。
据了解,网格快警不仅出警快,而且平时就在江宁街道的清修和上湖社区巡逻,及时处置群众的矛盾纠纷,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今年8月15号中午,网格快警在巡逻时发现一名迷路的老人,由于气温达到了40摄氏度,老人随时可能中暑。民警立即将其送到附近的一家超市中纳凉,由于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民警通过多方联系,终于将她送回了家。
“自从我们清修这边快警工作站成立以后,在速效便捷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能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把老百姓的矛盾控制在萌芽状态,尽量避免邻里矛盾发生后进一步激化,确实给清修社区稳定与和谐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清修社区副书记马光新表示。
据了解,“网格快警”从今年5月17号成立以来,已经有效接处警108起,调解矛盾纠纷52起,成功劝阻反诈3起。
(来源:《零距离》记者/吴传勇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