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徐振理:万水千山寻英烈 铁血丹心铸军魂

2022年08月31日 12:06:21 | 来源:盐城新闻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暑假期间,在盐城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工作室内,徐振理为前来参观的学生讲解红色历史。

  “《铁道游击队》同学们都看过吧?电影里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这首歌的词作者芦芒和他的夫人王庄霄,曾在我们滨海长期抗战。”暑假期间,在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工作室内,徐振理为前来参观的学生讲解红色历史。

  现任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的徐振理,38年潜心搜集抗战资料,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涉及的信息延展到海内外,梳理出新四军在盐阜老区的红色脉络。“我出生的房屋是1938年6月被侵华日军火烧后重新翻盖的,我就读的秉义中学是以抗日烈士戴秉义的名字命名,我是听着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故事长大的……”从部队退役后,徐振理回到了滨海县天场镇民政局工作,在工作中他了解到,家乡这块红色热土上,留下了无数先烈的英灵,有许多烈士至今没有找到亲人。信仰在胸,红色传情,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使他萌生了帮助无名烈士魂归故里的想法。他是个说干就干的人,这一干就是几十年。

  2017年4月3日,《新华日报》刊登《建湖籍烈士蔡学良,忠骨栖何处?》一稿,社会反响强烈。受烈士亲属委托,徐振理寻找蔡学良烈士证上所写牺牲地,其间也得到多方支持和帮助,最终在建湖、涟水、阜宁、滨海四地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确定了烈士牺牲的地方。2018年5月17日,《新华日报》刊登《蔡学良烈士生卒地找到了!》文章。

  2021年3月14日,央视首播滨海县新四军老兵王玉恩寻找70多年前安徽淮南九龙口战斗中救命恩人的故事。这是徐振理和同仁作为志愿者第四次走进央视《等着我》栏目。2014年,央视《等着我》栏目播出《战友朱子龙送的神奇照片成为一生的护身符》,讲述了徐振理为新四军老兵寻找战友的故事。滨海县新四军老兵王玉恩和家人看到节目后,委托徐振理帮助寻找恩人。接到请求后,整整6年间,徐振理查阅大量史料,并三赴三河流域考证,最终,确认王玉恩提及的安徽淮南是现在的江苏淮安。

  几十年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徐振理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查遍了本地的档案馆、纪念馆,为牺牲在家乡红色土地上的革命先烈寻找亲人和归宿。先后帮助56位烈士找到了亲人,帮122位烈士修墓立碑,帮121位烈军残复人员修建新房300多间,帮10位复员军人遗孀办理生活补助,帮两位新四军老兵找到凭据申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荣誉金。2017年徐振理荣获第六届江苏省道德模范称号,2021年9月当选“中国好人”。

  “解甲归田”数十年,徐振理依然“目中有光、胸中有火、脚下有力”,仍然热衷于宣传红色文化,积极担当红色文化传播人,挖掘几百万字抗战史料开办“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纪念馆”,十年来义务宣讲抗战史1200多场次,受众2万多人次。“我做的都是‘小事情’,还有许多烈士至今没有找到亲人,为烈士寻亲,我会一直做下去。”徐振理目光坚定。“位卑未敢忘忧国”,就是这样一位“小人物”,几十年从不放弃,坚持做“小事情”,为烈士英灵寻找安放归宿,避免这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淹没于历史长河。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