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8月23日,盐城工学院数理学院团委组织大学生开展了“我为家乡代言,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江苏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利用暑假返乡的机会,在我省溧阳、兴化、海门、盐都等地寻访革命印记,赓续红色基因。
家住常州市溧阳县的郑磊同学前往戴埠镇盈墅村寻访抗美援朝老兵杨金才。老人亲历抗美援朝元山后期战役,荣获三次三等功。他回忆道:“在元山战役中,为了不被美军轰炸机发现,战士们只能晚上负重40多斤夜行军30多里路,到达作战地。即使是在大冬天,我们也只是将雨衣铺在地上就休息了。战争胜利了,我是真的开心啊。”老人艰苦的过往和坚定的信念令大学生热泪盈眶。
陆叶丹同学寻访的是南通市海门区培新村91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黄仁义,老人当年参加了异常激烈的铁原阻击战。回忆起当年的战斗场面,老人眼神凝重,神情激动:“当时前线条件十分艰苦,一天只吃两个压缩饼干,但战友们劲头很足。由于当时我们的装备比较差,美军的战机又轰轰地飞,我们白天不能行动,只好在晚上行动。战场不仅是物资的较量,更是军人意志的拼搏,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凭借着钢铁般的战斗意志和英勇的大无畏精神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活动结束后,B数据211班学生黄海月说:“经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知晓了老一辈人,尤其是军人的不易。他们凭借坚定的信念和超凡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赢得了胜利。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让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免受战争之苦,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团队指导老师、盐城工学院数理学院团委书记孙杰老师介绍,通过开展“寻访革命印记,赓续红色基因”这种与历史对话的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主动获得红色文化,增强对历史的情感认同,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相辉映中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勇担时代重任和历史使命。
(来源:盐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