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现代农业发展!2022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在南京举行

2022年08月26日 15:12:2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昨天(8月25日),2022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正在南京举行。本次交易活动开展了成果展示、合作签约、项目路演、圆桌论坛、投资洽谈、科技招商等丰富多彩的交易活动。活动现场发布了《2022农业农村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2022农业科技投资图谱》等权威报告。

  除此之外,活动还聚焦现代种业、智能装备、绿色低碳三个主题,展示185项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在现代种业展区,由江苏里下河农科所选育并新近审定通过的小麦新品种扬麦39,是利用传统育种技术与分子育种技术结合育成,实现了高产多抗更优质、全面协调新升级。第一年夏收,在江苏盐城实收亩产788.9公斤,刷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高产纪录,这也让它在本届交易活动的现场备受青睐。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主任高德荣介绍了扬麦39的优势:“它产量高,抗性好,能节省农药的使用。所以通过提高产量、降低农本,还可以得到企业加价收购,就能够增加农民的收益,同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由南京农业大学万建民院士团队选育的粳稻新品种“宁香粳9号”也在展会亮相,该品种集合了优质、高产、稳产、抗倒、抗病、综合抗性强等优点,而且煮出来的米饭柔软有弹性、口感爽滑、香味浓郁。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员刘世家表示:这个品种香味浓郁,作为一个软米品种,它不光软,还有一定的韧性。宁香粳9号在长沙、成都、石家庄等地也有很好的销售量,表明江苏的软米品种已经走出江苏,得到其他省份消费者的喜欢。

  在智能装备展区,来自山东青岛的全球首艘十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吸引了众人的目光。青岛国信蓝色硅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人陈正斌向记者介绍,“国信1号”可游弋躲避台风、赤潮,模拟野生鱼洄游路线,能远离近海污染,全年稳质稳量持续供应。

  传统的大黄鱼养殖多为近海网箱养殖,不仅容易受到台风赤潮等天气影响,而且还容易感染病害,如果粪污处理不及时会导致海水污染。而封闭舱养模式采用深远海取水、流体养殖,可以对粪污进行集中收集处理。陈正斌表示:这种养殖,根据它的温度的和盐度的需求来进行养殖,这样我们养殖的大黄鱼它达到了仿野生的标准,条形很好看,味道也相当美。再一个就是说相比我们传统网箱养殖,它养殖周期可以减1/3,养殖密度可能是它达到了4~6倍左右。另外一个我们有效隔离病源,我们的成活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

  本次活动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指导,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联盟、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承办,汇聚各方优质资源,打造一个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全国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金翼交易服务云平台,为农业科技注入更多金融力量。600多个具有孵化潜力的项目有望现场签约,总金额预计将突破120亿。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孙昕 编辑/汪泽)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