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十年增长了11倍,发明专利授权量由2012年的629件增至2021年的5461件……记者在8月25日召开的“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江宁这十年”系列主题科技创新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江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国家有位次,省市居前列”,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实现零到多的突破,用不到南京1/12的能耗,创造了全市1/6的经济体量。
发布会上,江宁区科技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江宁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江宁区工信局等部门,江宁开发区、麒麟科创园、江宁高新区等重点园区以及多家创新企业介绍了近十年的创新成就。
十年来,江宁区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坚持创新主体梯次培育和全生命周期扶持,在创新体制改革、创新产业培育、创新平台打造、创新开放融合、创新生态培优等方面连续出台多项举措,扎实推进创新工作。一方面,锻造国家战略创新力量,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已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序列,先后发布10多项全球首个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未来网络试验设施获批我国信息通信领域唯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累计开通城市光传输网络节点40余个。“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基础设施”、“开源软件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等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麒麟科创园并加速推进。另一方面,勇挑产业创新引领大梁,全区科技型企业规模总量突破100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达37家,总量全省领先;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24000件;新创成生物医药、通信与网络等4个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智能电网产业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成为江宁最具优势的主导产业。此外,江宁还创成7个国家级人才基地,累计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700余名,全区人才资源总量突破40万。
与此同时,十年来,江宁的创新生态日益浓郁。江宁全区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不断提升,全区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数达13219项;建成开放运营江宁科技创新中心、长三角(南京)科创金融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累计达7家。园区载体的创新能级也在不断跃升。江宁开发区科技创新单项排名位列国家级经开区第4位、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第6位。绿色智能汽车、智能电网等多个创新型产业规模逼近千亿级。麒麟科创园拥有开源软件供应链、信息高铁综合试验等多个重大基础设施,还将再新增加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湖泊与环境等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集群初步形成。江宁高新区以校地合作为抓手,依托中国药科大学、东南大学等驻区高校共建“原创药物创新研究院”、“运动健康研究院”等一批校地合作成果转化平台,连续三年进入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20强。
通过创新赋能,近十年江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千亿级台阶,2021年达到2810亿元,居全市各板块第一,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百强新城区”榜单前三,22项改革创新工作受到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展望未来五年,江宁区将大力实施创新能级跃升工程,全面增强区域科技创新工作战略策源能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要素资源配置能力、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努力建成江苏省创新型示范区、长三角校地融合发展典范区、全国一流产业创新引领区,让江宁成为创新人才荟萃、创新主体集聚、创新成果涌现、创新活力迸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罗聪懿 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