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兴化经济开发区中华食谷A区的顶福食品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与星巴克、瑞幸咖啡达成合作意向,收购原华立自控阀公司闲置厂房,上马奶茶果酱项目,实现产业扩张。
“能在一年半时间内实行产业扩张,得益于入驻小微产业园。”顶福食品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金红说。
2021年5月,经兴化开发区招引,顶福食品租赁中华食谷A区2幢厂房2万平方米,投入3000多万元生产设备启动生产。由于快速投产,开发生产的复合调味料产品迅速打开市场,达产达效。“如果项目单独供地需要25亩左右,加之建厂房、投入设备、配套污水处理等设施,投资需亿元,且需3年方可投产。”陈金红说。
中华食谷A区是兴化市打造的第一个小微产业园。兴化市委书记方捷表示,推动小微产业园建设发展是做大经济总量、做优经济质量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节约、集约用地,实行资源要素集聚,另一方面让外来的优质小微项目得到孵化和发展,增加新动能,让本土的优质小微项目从低劣环境中脱身,实行新旧动能转换。
该市首先在兴化经济开发区拉开小微产业园建设帷幕。2020年,兴化经济开发区进一步明晰产业定位,建设中国健康食品产业名城,做强调味品产业集聚区、培育特膳食品产业集聚区。为此,开发区编制调味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规划8平方公里区域,配套建设10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标准厂房。
2020年初,兴化开发区启动中华食谷A区小微产业园建设。该园占地112.5亩,规划建设10栋共12.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配套蒸汽、污水处理、公厕、垃圾房、车棚等设施,总投资3.9亿元。2021年3月建成交付使用。其中,污水预处理设施投入2300多万元,日处理能力1500吨。
中华食谷A区小微产业园的定位是复合调味料、功能性食品和预制菜项目。经过认真遴选,上海东锦集团、拉面说、何勇集团、顶福食品、清哆哆食品、鼎益食品、凯宇食品等7家企业入驻租赁10幢厂房。东锦集团(兴化)公司,打造5万吨产能的鼎烹世家4.0鸡精生产基地,开创鲜味新时代;拉面说(江苏)食品有限公司,由3个90后女生创立,其产品多次获得“世界美味大奖”“最受消费者欢迎品牌”等荣誉,是“网红”新国货品牌;何勇集团旗下的“阿香米线”是国内米线行业第一品牌……今年1至6月,7家企业完成开票销售4亿元、税收1000万元。其中,投资仅1000万元的拉面说,销售额增长最快,1至6月开票销售额突破1.5亿元。
随着小微产业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绿色低碳”的效应不断释放,今年4月,开发区又启动中华食谷B区小微产业园建设。B区占地153亩,规划建设12幢厂房,共19万平方米,总投资3.9亿元。同时配套地下车库、综合体等,比A区配套更周到、更完善。
兴化开发区还建设了新兴产业科创区小微产业园。该小微产业园占地77.3亩,建有标准厂房9幢,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定位为新兴产业项目的孵化基地。目前已有铠戈充电桩、清智高端装备、山瑞合电子、新誉教育装备4个项目入驻。
作为不锈钢产业的主战场,兴化高新区也在核心区戴南启动了小微产业园建设。该小微产业园名为“兴化润创智能科技园”,由江苏佳杰特种螺钉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联合建设。产业园规划总用地191.2亩,分四块出让给四家企业。为节约集约用地、资源共享,在高新区和兴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指导下,四家企业按照一个整体的总平面方案设计厂房,并设立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公共办公生活区。该产业园的四个项目将于明年上半年基本竣工,下半年投产运营。
与此同时,高新区还在张郭规划了金属软管和电子仪表小微产业园。一方面让优质的小工厂搬进小微企业园孵化成长,腾出原有的用地空间,另一方面让低劣的作坊式生产淘汰出局,净化发展环境。
该市在小微产业园规划建设过程中,强调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区域集中的导向,结合现有产业进行布局,加大配套企业入驻,实现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同时,以“亩均税收”、“智改数转”为标准对入驻项目进行考评。
据介绍,兴化小微产业园建设以国资为主,为促进入驻企业发展,小微产业园为入驻企业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比如,兴化开发区对入驻小微产业园的企业免三年租金,还设立“丽泽基金”,为入驻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小微产业园运营方要摆脱老旧传统的‘二房东’模式,园区基础设施投入、环保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服务绩效等都将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兴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陈林表示,小微产业园不是简单的企业集聚区,而应该是企业转型升级、错位发展的撮合平台,是配大育强优质项目的丰饶土壤。
(来源: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