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 | 长三角共谱一体化发展“协奏曲”的1300天

2022年08月18日 08:20:1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盛夏的长三角,到处生机勃勃。这35.8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尤其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从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从产业联动到创新协同,三省一市各扬所长,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澎湃激荡,百舸争流的局面加速形成。

  2019年11月1日,比肩而立的“黄金三角”苏州吴江、上海青浦、浙江嘉善多了一个名字——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试验田”,示范区成立以来,聚焦规划管理、生态环保、要素流动等重点领域,推出了78项制度创新成果,包括跨区域统一的规划建设导则、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互认、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等多个方面,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探索了一大批有用经验。

  为更好发挥作为国家战略先手棋和突破口的示范作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持续在推进一体化制度创新、重大项目建设和不断完善示范区建设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今年重点推进的76项工作中,涉及一体化制度创新53项,重大项目建设10项,重点事项推动9项,重大问题研究4项。确保三年形成100项以上制度创新成果的同时,示范区聚焦生态环保、碳达峰碳中和、共同富裕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提高制度创新“含金量”。

  就在上个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激光产业联盟在苏州成立,这已经是G60科创走廊成立的第16家产业联盟。联盟成立后,将更好地推动长三角地区激光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科创走廊9座城市协同创新之外,更多的同频共振在长三角地区发生。日前印发的《长三角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2022年工作要点》指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将分别牵头开展民用航空、物联网、数字安防、智能语音四条产业链协同研究工作;加强上海集成电路、张江生物医药、无锡物联网、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杭州数字安防和合肥智能语音等集群融合发展。

  长三角地区的科创资源优势与3岁的科创板形成了共生、共利的良性循环。截至今年7月22日,长三角“三省一市”共有科创板上市公司203家,占板块公司总数的46%;首发募集资金总额3175.90亿元,平均募集15.64亿元。

  在三省一市的不懈努力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长三角“超大规模市场”日益茁壮。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已培育的三批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长三角占比26.23%。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合计进出口7.14万亿元,同比增长9.3%,约占上半年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6%。

  市场要素的流动,离不开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如果从空中俯瞰长三角的格局,会发现这三年来这片版图正在联结动脉、打通末梢:数条新建高铁相继开通运营,省际公交开了,“断头路”通了……

  2022年-2025年,长三角还将共同推进66项跨省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歌猛进的不仅是公铁水空建设,还有不断崛起的“数字底座”。 长三角推进5G网络率先布局和先行先试,累计建成5G基站22.1万个,占全国总量的26.9%,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创新应用示范超1000个。

  快速发展的同时,三省一市也在共同守卫青山绿水:坚持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加快建设长江口北支湿地、崇明世界级生态岛……

  江沪浙皖还联合成立了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小组,联合签署了长三角区域碳普惠机制联动建设工作备忘录,联合开展太湖等河湖综合治理。近日,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善县首次联合创设生态修复基地,打造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修复的示范样本。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在三省一市的携手治理下,绿色正成为长三角的动人底色。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离不开人的一体化。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长三角地区常住人口总和已经达到了235213670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可以明显感觉到,民生“幸福圈”漾出一圈又一圈,共享步伐不断加快。

  围绕着 “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从产业共融到交通互联,从生态共治到民生共享……三年来,在 “破圈融合”中,长三角地区“向心力”凝聚深化,对全国经济影响力、带动力不断增强,对全国经济贡献率持续提高。

  文案&数据/桂丹  周芳羽(实习) 设计/唐诗韵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