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兰县孩子们的眼里,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机器人学习的强烈兴趣,和对知识的无限渴求。”近日,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育技术专业大二学生徐玮曼回忆起前往青海省乌兰县送教的经历,感慨万千。
8月,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Robot再出发”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青海省乌兰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开展了长达一周的人工智能机器人送教活动。送教前,团队成员接受了人工智能的相关课程培训,并携带相应数量的电脑与机器人设备,供孩子们上课亲手实践。
活动期间,团队开设了scratch编程课程与机器人搭建课程,以“STEAM”模式展开教学。送教的12个课程中,团队用充实专业的理论知识、生动趣味的教学方式,在益智课堂点亮学生思维,增加学习兴趣。
短短一周时间,孩子们从一开始对“编程”“机器人”十分陌生,到能够亲手编写“过红绿灯”的动画程序,看到屏幕上的小人开始走动,大家都开心地笑了。此外,“吹气球”“打火龙”“热心的小苹果”等寓教于乐的课堂环节,让孩子们在动手实操中真切体会到机器人编程是什么、怎样做。“原来我们都能做。”一周时间里,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涨,从没有迟到早退,遇到困难时刨根究底,哪怕下课了也要把程序写完才肯走。
团队指导教师包胡日查说:“我们团队旨在将人工智能机器人学习带到这里,通过趣味的教学形式、充实的教学内容,丰富孩子们对人工智能的了解。”同时,团队希望借此机会鼓励动员更多人加入支教团队,让孩子们学习到实用有趣的知识,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来源:扬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