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佳富村:田园风景佳 一方百姓富|新时代鱼米之乡

2022年08月17日 12:52:3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十年阔步前行,大地无边光景;风吹麦浪,丰盈大国粮仓;产业兴旺,筑牢发展基石;山水入画,留住美丽乡愁;和谐文明,照耀幸福家园。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省文明办、省农业农村厅、省住建厅、省文旅厅共同主办“行走新时代鱼米之乡”融媒体新闻行动!见证乡村巨变 ,续写奋斗华章!

  佳富村,位于盐城盐都区大冈镇,因丁佳富烈士而得名。传承红色精神,近年来佳富村积极打造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发展特色桃果产业,绘就一幅“田园风景佳、一方百姓富”的新时代画卷。昨天(8月16日),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新闻行动“行走新时代鱼米之乡”走进盐都区大冈镇佳富村,寻找“佳、富”背后的幸福密钥。

  

  直播带货助力瓜果飘香

  “哈喽!直播间的小伙伴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佳富村的直播间,我们今天的直播间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佳富村的黄桃,今天可以看到这个黄桃又大又甜......”

  在佳富村的“大冈在线 电商助农”抖音直播间,97年出生的佳富村党总支副书记董惜杨,正在抖音平台直播带货。眼前展示的黄桃香甜诱人,梨肉晶莹雪白。聊起村里的桃果,董惜杨如数家珍:“一共有17种桃子,分布在5月到11月,在这段时间内,不管大家什么时候来,都是有成熟的果子是可以采摘的。既满足了大家采摘,又方便我们的农民伯伯去增收。探索电商直播以来,截止到目前,我们村的整个电商线上的销售额达到了700万元。”

  董惜杨介绍的桃果产业,正是佳富村的特色产业。从剪枝施肥到采摘运输,果园串起的产业链,这几年带动500多名村民,人均年增收近2万元。

  林果产业富了农民口袋

  在佳富村锦绣果园,村民郭中龙正在桃树中穿梭,给桃林除草。72岁的郭中龙,是当地一名农户,以前靠种田为生,每年收入只有一两万。土地流转给村里后,统一种植桃树。现在郭中龙家8亩地,每亩每年有1000元的收入。

  在锦绣果园打工,每天也有80块钱的收入,算下来一年收入近4万元,日子比以前滋润不少。郭中龙告诉记者:“田已经流转给村里了,现在我在锦绣果园干活。土地流转加上我的工资,一年总在4万块钱左右。现在村里的田种上了果树,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

  桃子、梨子、葡萄,各类蔬菜等连片种植,面积达到4500亩。这些果园由家庭农场规模经营,佳富村实现年产果蔬8000吨、年收益3000万元。佳富村党总支书记韩立芹告诉记者,曾经的经济薄弱村,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75万元。

  清洁能源吸引村民“投资”

  除了这些收入,佳富村的村民还有“投资”和“副业”。在佳富村新型居住社区,白墙黛瓦仿佛江南水乡。但仔细看,会发现房顶的瓦有两种颜色,黑色和蓝色。黑色的,就是当地推广的光伏瓦。

  两年前,石金兰家搬进了新房,她拿出1.1万装了光伏瓦,现在每个月上传电量,可以带来100多元的收入。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月100多,一年收入将近2000。当时投资的时候投资了11000,估计六年,成本就回来了。六年以后,这个就是我们的纯收益了。这种方式又能补贴家用,又环保,我们村民都很喜欢。”

  田园环境带来美好生活

  “我今天在抓昆虫,里面蜻蜓和蚂蚱都是我抓的!”

  走在佳富村新型居住社区,树木葱郁,夏花绚烂。在62岁居民戴金奎家门前,小孙子正在草坪边捉蜻蜓。戴金奎儿子戴先生在这里长大,现在在南京工作。

  他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是一块荒地,几年时间,便有了篮球场、无线网和智慧物联网气象站。儿子一放假就吵着闹着要回佳富村。看着在玩耍的儿子,戴先生开心地说:“现在家家户户都是小楼房,带着小朋友回来。对这种农村环境,小朋友们也很喜欢。我们看到父母生活状态,也很放心。”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带动老村面貌一新。现在,每家每户门口放有分类垃圾桶,还建了垃圾集中回收点和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

  佳富村党总支书记韩立芹说,把烈士的家乡建设好,就是对烈士精神最好的传承:“下一步,我们将整合‘一红一绿’两大资源,包括佳富红色纪念馆,绿色产业,发展农旅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徐仁飞 江苏广电盐城中心站/沈春良 编辑/汪泽)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