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伊始,激情满怀。在总投资50亿元的鹏鼎控股淮安第三园区项目建设现场,人员穿梭,机器轰鸣,一片繁忙景象。“项目开工以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帮办人员每周都会到现场来,随时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困难。”鹏鼎控股董事长特别助理杨堤光介绍,得益于淮安经开区的大力支持和101%服务,鹏鼎控股淮安第一、第二园区2021年实现营收超120亿元,目前正在抓紧建设第三园区。
“重特大项目是当前稳增长的压舱石,更是实现淮安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关键抓手。”市委常委、淮安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徐子佳说,今年以来,淮安经开区坚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突出“一把手”示范、党建引领,强化重特大产业项目组织保障,以红色引擎激发新动能,全力推动重特大项目攻坚突破成势。
思深定远,科学机制蓄动力
早在年初,该区制定重特大项目攻坚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成立以区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重特大产业项目攻坚指挥部,明确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挂钩推进22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
“通过建立健全区领导挂钩联系、帮办单位牵头落实、职能部门全程参与、属地街办联动配合的工作机制,有力推动重特大项目建设增速提质。”经开区党工委委员、党群工作部部长、重特大产业项目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葛玉海说。
据统计,今年1-6月,经开区经市认定招引重大产业项目37个,协议总投资215.23亿元;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80.47亿元,同比上升19.75%,工业增加值增幅6%。其中,1-5月份,庆鼎电子完成应税开票38.85亿元,增幅49.61%;威灵电机完成应税开票12.83亿元,增幅36.02%。
谋定而动,一线发力强引领
该区党工委书记发挥“一号招商员”示范作用,外出招商,在深圳集中签约6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23.4亿元。各级党组织书记纷纷“走出去”,以“行程码”不断更新促进项目持续落地。该区南马厂街道党工委书记赵金波感慨道:“出去和不出去不一样,跑多跑少更是不一样。”赵金波一行驱车近 20 个小时前往深圳、惠州等地推动项目合作,成功签约1个制造业项目,达成2个外资项目合作意向。通过“一把手”示范带动,该街道在二季度综合考核中稳居街道类一等奖。
决心定了,方法对了,广大党员干部的信心也增强了,越干越有章法。淮安经开产投公司党委把党支部设置在项目攻坚一线,党员作用发挥在项目攻坚一线,率先在深圳、厦门、昆山等地启动“驻点招商”,推行“支部建在线上,组织生活上到‘云端’”,创新开展“线上招商”,成功推动3亿美元重大外资项目“云签约”。“‘项目为王’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全体经开区人的坚定信仰和腰板底气”,产投公司党委书记汤其兵表示,第三季度还将推动2个50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地。
知止有得,厚植沃土孕新机
重特大产业项目攻坚,攻的是项目,更是服务。该区组建“红色专班”,实行一个项目一套人马,全面推行 “企业开办一件事”集成服务,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和“并联审、容缺办”常态化开展。上半年,29个项目通过容缺办理、4个项目通过“拿地即开工”并联审批模式办理“五证联发”。
项目攻坚,拼的是速度,更是干劲。该区建立健全重点经济指标和重特大产业项目“月度过堂、双月开工、季度竣工”定期调度机制,围绕项目落地问题现场推进10余次、专题会办20余次,有效解决项目规划设计、环境容量、用地开工等要素保障问题。
该区创优“党组织支持企业发展、企业主支持党建工作”的“双支持”工作机制,创新“地方服务企业发展、企业服务地方建设”的“双服务”实践路径,通过实施非公企业“创五星强堡垒”先锋领航工程,以党建引领凝聚人才合力、激发创新动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全市率先推行经济网格化服务,122名党员干部主动靠前帮办,今年以来,解决复工复产相关事项400余件,协助企业争取上级各类奖补资金4400余万元,为企业兑现4600余万元的高质量发展奖励资金,累计减免涉企税费近5000万元,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10.6亿元,一系列实招实策实惠,有力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和客商投资决心。
项目攻坚,既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战斗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营商环境软实力的综合检验。“要持续深化纾困解难,抓好稳经济政策和纾困助企措施落实,确保政策应兑现尽兑现、快兑现,相关红利精准直达市场主体。” 徐子佳强调,要全力为企业“输血”、减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释放政策红利。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作为2022年北交所注册制第一股的“掌舵人”,江苏威博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马金星表示,正是由于经开区在企业党建、人才招引、财税政策等多方面的扶持,公司才能从仅有10名员工的小公司起步,逐渐成长到今天拥有500余名员工以及50余项专利的上市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