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浦口:80后“新农人”的“山水田园梦”

2022年08月08日 17:44:2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从“新农人”到“兴农人”,从事现代化农业科技研发的她,将植物工厂型企业逐步发展壮大,用坚持诠释了对农业的热爱,以行动践行了新时代追梦人的初心。她就是80后新农人、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江苏青云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娜。

  潜心破题

  不让问题变难题

  2015年,宋娜与爱人来到南京创业,从农业植保服务做起,随着业务的延伸拓展和对农业的深入了解,他们逐渐意识到,在这个领域想要长足发展,有两个问题亟需解决。

  一个是现代化自动育苗的问题。传统育苗存在质量参差不齐、易携带病菌、产生病害、需用农药控制以及生长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影响了前端种植。另一个就是未来谁来种地?现在很多年轻人对农业接触不多,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那么“谁来种地”成为时代之问。

  带着这两个问题,他们开始寻找答案。

  在无锡考察过“植物工厂”后,宋娜发现这是个好点子,但还需深入挖掘和提升。在确定了农业赛道后,她和团队小伙伴们就开始潜心筹备,做技术攻关,用了近三年时间,他们终于完成了“全自动可移动育苗箱”和“自然光型植物工厂”的研发。

  从对“植物工厂”的一知半解到如今的了然于胸,成为懂技术、会管理、能创新的高素质“新农人”,宋娜的底气来源于发现问题后潜心破题的执着,用刻苦钻研和系统学习,不让问题变难题。

  技术迭代

  让农业生产工业化

  植物工厂,就是利用智能计算机和电子传感系统对设施内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使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受或少受自然条件的制约。

  它的智能全自动育苗系统,经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模拟日出日落、风吹日晒,控制光照时间、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水、肥等多种因素,实现了健康育苗、快速育苗,使种子有了绿色、生态、安全、健康的特点。播种后只要按规程进行操作,在生产过程中基本能够解决农业园区和农场主的育苗、种植难题。

  为了更好地将全自动育苗箱和自然光型植物工厂技术集成推广,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为江苏青云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了2560㎡现代农业的实验种植和展示基地,让公司可以把农业领域的应用场景进行“落地”。

  目前植物工厂的种植可实现包括生菜、菠菜、芹菜、大白菜等六十余种叶菜类育苗,以及茄果类、常见花卉、中草药、功能性作物等各类种苗育苗。蔬菜产量,与传统种植方式一年4茬相比,植物工厂达到了一年22茬,这个数字是非常可观的。

  植物工厂项目部经理李芳芳也是个“新农人”。

  以往提到农业种植,想到的就是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躬身在田间辛苦劳作的场景,现在来到植物工厂,进门看到一排排整齐的生菜、菠菜“喝”着营养液快乐“生长”,深绿色的黄瓜爬满了藤蔓,红彤彤的西红柿像小灯笼一样,挂在无土种植藤蔓上……

  “当时的感受是从惊讶到惊喜,原来现代农业种植可以这么治愈!这对于像我一样返乡务农的‘新农人’来说是有着巨大吸引力的。”李芳芳笑着说道。

  用科技打破传统,不和老天较劲。通过这种智慧农业和“新农人”的组合,让农业生产充满无限可能。

  联农助农

  山水田园梦助力乡村振兴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在区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以宋娜为负责人的青云高科成立了浦口区首家果蔬产业化联合体,用联合体的形式与区内9家农企单位建立了合作。除了提供技术支持,还会根据各家情况,为他们做产业规划和政策指导。

  杨志顺是浦口区桃花渡家庭农场农场主,也是浦口区果蔬产业化联合体成员。他感慨于宋娜的担当和魄力,认为她牵头组成的联合体为农户带来了极大帮助,“联合体带给我们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理念、运作模式。不仅帮忙解决种的问题,后期还主动为我们对接销售渠道,在疫情期间给了很大的帮助。”

  目前植物工厂的模式已经比较成熟,辐射了18个城市。未来,宋娜还打算继续用专业深耕农业,把联农助农做大做强,为更多的“新农人”做好产业规划,把农旅结合,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带领更多人认识农村、了解农村,吸引更多人加入乡村振兴。

  “浦口区给了一个起飞的跑道,让我们的构想得以实现。我希望通过努力,以浦口为原点,逐步实现那个关于现代农业的‘山水田园梦’,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宋娜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得以在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拳脚,“新农人”与新技术的结合正在浦口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播下金色的种子。

  (来源:浦口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俞思琼)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