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阴:秋粮夏管正当时 “智慧”助力保丰收

2022年08月08日 17:00:04 | 来源:淮安新闻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连日来,天气持续高温,农作物也经受着“烤”验。当前,正值水稻生长关键期,淮安市淮阴区农业部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水稻种植一线,实地了解水稻生长情况,对水稻施肥进行科学指导,为今年秋粮丰产丰收保驾护航。

  “把田间的水先排掉,让土地露出来晒几天,再用浅水促进水稻养根。”农技专家赵海霞来到三树镇蒋集村的稻田里,指导种粮大户做好水稻排水和施肥。

  秧苗在种植后一个月内就会进入有效分蘖生长期,也是田间管理关键期。赵海霞解释道,在夏季强光的照射下,田间水温高,水分蒸发快,如果施用和正常天气下同样的肥料,不仅不利于促进水稻生长,反而容易形成肥害,导致减产。“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和水稻自身苗情,做到分类施策、科学施肥。”

  另一边,植保无人机“飞手”高锦庭正操控着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为稻田精准施肥。

  调配农药、放置水泵、预设播撒区域……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植保无人机转动着螺旋桨在上千亩的稻田上空来回飞行,农药均匀地喷洒在秧苗上。“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高,与传统人工喷药相比,每架植保无人机的工作效率相当于60个劳动力,可以大幅节省农村劳动力。”高锦庭介绍,“用无人机施肥,一吨肥料仅需80分钟就能喷洒完;一天可以喷洒1000多亩,相比人工可以节省30%的农药和90%的水。”

  作为农业高新装备,植保无人机节水节药能力强、省时省力效率高,不会破坏种植的农作物而且安全性有保障。今年3月,高锦庭顺利拿到了无人机操作合格证,从漂泊在外的打工者成为田间地头的职业“飞手”,自此开启了披星戴月抢农时的生活。虽然辛苦了点,但他乐在其中,“相比以前在外打工,现在的工作不仅可以照顾家里,还能为家乡的农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成就感比较高。”

  蒋集村农户张云雷共种了1000多亩地,往年没有植保无人机的参与,张云雷直言农业生产太辛苦:“人工施肥要雇几十个人,夏天气温太高还容易中暑。现在依靠植保无人机,一个人一天就能完成整个洒药工作!”

  今年,淮阴区积极引导农业种植主体充分利用高效植保无人机的优势,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和水肥管理。无人机植保作业的推广应用,不仅减少了劳动力投入,提高了植保作业效率,而且还降低了种植管理成本,让农民实现了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转变,促进农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淮安新闻网)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