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如皋:算好“三本账” 助力长江生态面貌焕新颜

2022年08月04日 11:32:0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这里是长江江苏南通段龙游湾沿江生态景观带。在如皋长江大桥和长青沙大桥之间,芦苇荡、自然湿地、观江花海,莺飞草长、水天一色……”这是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一段画面解说,如皋市长江生态保护成效被央视点赞。

  如皋市长江岸线全长48千米,水面99平方千米,发展红利和环保压力同生共存。为全面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地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如皋市委编办精心算出“机构+编制”“数据+平台”“执法+司法”三本账,助力长江生态面貌脱胎换骨。

  “机构+编制”让长江生态保护不开“空头支票”

  2020年12月,如皋市完成了渔政执法机构编制调整工作。在市农业农村局相关科室增加禁捕退捕有关政策制定、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工作职责,并加挂“禁捕退捕科”“渔政执法大队”牌子,增设长江渔政中队,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同步,按照长江岸线每1.5公里配备1人的要求,为农林水利综合执法大队增加事业编制14名,又统筹长江沿线的长江、九华、石庄、江安等乡镇人员力量,配合做好岸线巡查等工作,有效杜绝长江生态保护“空头支票”。

  “数据+平台”让长江生态保护不再“望江兴叹”

  “过去我们有心无力,岸线那么长,靠人力监管,有时只能望江兴叹。”走访调研发现,依托信息手段实施长江生态保护已成为迫切期盼。如皋市顺势而为,大力实施“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新模式,深度整合市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公安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的技术和人员力量,投入资金,在沿江区域建成35个视频监控和1套雷达系统,创新研发大数据平台,集成监管数据,实现了对如皋长江水面监控全覆盖,数据全共享。

  “执法+司法”让长江生态保护不仅“一办了之”

  “办案不是最终目的,修复环境才是根本。”近年来,如皋市检察系统在长江保护领域推行“绿色办案”,在依法执政的同时,通过生态修复抵算案件成本。由该院发起的“长江生态修复公益林”,一经发起便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不少企业主动认领,在长江岸边种下成片的中山杉树。去年,如皋市创新体制机制,继在全省成立首家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联动中心后,又率先建成全省第一个公益诉讼检察指挥中心,管辖南通市域沿江五地环资案件。通过做好行政执法与司法审查、案件执行之间的衔接与配合,进一步优化延伸了司法链条,逐步形成了内部跨部门、外部跨区域的系统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良好态势。

  (来源:如皋市融媒体中心/刘小龙 陈慧伦 编辑/周芃)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