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常州369凯尔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护士原威,每隔一天就会到家住兰陵街道浦南新村的刘志贵老人家,为这位90岁高龄、重度失能的老人,进行喂饭、喂药、帮助排泄、翻身、擦身、按摩、理发、剃须等服务,甚至还会给他儿子刘国平进行长期照顾后的情绪疏导。
“养老不离身边人”,这是老年人普遍的养老需求。2019年以后,国家提出养老服务体系“居家、社区、机构三者融合发展”的理念。对此,天宁区在养老居家端发力,积极参与常州市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试点,2021年8月3日,在全市率先出台《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家院互融、协调发展的养老服务新模式,满足广大老年人特别是中重度失能老年人在家养老也能享受到专业机构服务的迫切需求。截至今年7月,已建成150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
《方案》规定,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的服务对象是:居住在天宁区的自愿在家庭中设置养老照护床位,并积极配合专业机构提供照护服务的年满60周岁且能力评估达到中重度失能或80周岁以上老年人。
家庭养老照护床位主要提供三大类服务:一是机构式长期生活照料类服务,如清洁、生活照料、心理慰藉、陪就医、代购物等服务,并依托第三方机构满足老人的就餐需求,护理人员每日上门时间不少于1小时。二是医疗康复类服务,充分利用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医师、护师、康复师等专业力量,根据老人的不同状况,每周至少提供1次上门巡诊,包含测量血压、血糖、康复护理、医疗保健、上门洗浴、应急救助等医疗服务。三是长期照护类服务。对重度失能,生活必须依靠长期照护的老年人由专业照护师提供24小时或8小时上门专护,同时享受服务组织的平台信息类服务。
“家庭养老床位的建设实际上是把养老机构的资源向居家养老方向转移,将机构能力辐射到小区、家庭里面,提供长期甚至是24小时全周期的医护及照料服务。”常州369凯尔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居家部门主管许丽说。
照顾重度失能老人近10年,刘国平对养老模式的变化深有感触。他回忆,十年前,当父亲病倒的那一刻,他首先考虑的是送往养老院。但是养老院接不接收、护工专不专业、父亲能不能适应都成了他的顾虑,最终他选择自己照顾。“当时,完全没有‘居家照护’的概念,养老就是子女的事情。哪像现在,还有专业的医护、康复师等等上门来进行服务,我也不用每时每刻都盯着父亲,空闲时间还能陪他说说话。”
家庭适老化改造,也让刘国平觉得省心不少。家中安装的智能电动护理床和监测系统,床位自带升降功能,心率实时监测,老人如果从床上摔下,会第一时间发出提示。
居家适老化改造也是居家养老的重要一环。今年是天宁区推行居家适老化改造的第4年,已累计为2020户困难老人家庭提供改造。该项改造是通过对老年人居家的通道、居室、厨房等生活场所进行安全性和便利性的改造,以改善老年人居住条件,降低家庭发生意外的风险。改造内容主要包括室内无障碍改造提升、如厕洗澡安全改造、居家环境改善等。
在完善居家养老的同时,天宁区还不断完备社区养老阵地。“十三五”期间,天宁区实现镇(街道),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覆盖率100%。
天宁养老工作,正努力迈向机构、社区、居家互融的发展方向,努力打造医疗护理、家政服务、亲情照护互通的服务体系,从机构端向社区和居家端靠拢,以社区和居家端带动机构端拓展。“十四五”期间,还将建设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重点项目22个,项目涵盖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医养融合平台、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等,同时机构医养结合比率将达到80%以上。项目建成后,将为“常有颐养”天宁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常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