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引领,打造干净、流动、美丽的河 南通区域治水建设江海平原现代水网

2022年08月02日 19:59:2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滨江临海的南通,以水为魂,塑造出独具江海风貌的平原河网体系。8月2日,记者在南通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过去5年,南通全市全社会水利建设投资总额约120亿元,打造而成的生态美丽江海平原现代水网,为干净的河、流动的河、美丽的河勾勒本底。

  2017年底,南通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制组织责任体系,全市113个河长办统筹协调,6733名河长上岗履职,实现了等级以上河道管护责任的全覆盖,河长制责任体系全面建立。此后,南通市级层面相继发布碧水保卫战、实施区域治水、建设幸福河湖、地表水环境质量提升的总河长令,统筹“河长制”与“断面长制”,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良性运行机制,涌现出一批“巾帼”河长、“老舅妈”河长、企业家河长、“银发”河长、“乡贤河长”、“邮路”河长等民间河长,他们主动发挥住得近、关系亲、巡得勤、说得听、劝得进的优势,能够及时制止乱占乱建、乱堆乱放、乱排乱倒、乱垦乱种等不良行为,已成为管河护水的重要力量。

  5年来,南通全市全社会水利建设投资总额约120亿元,仅农村河道疏浚整治一项,就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0.2亿元,16条市级骨干河道共安排整治项目2853个,472条(段)县乡河道、13761条(个)村庄河道(塘)完成疏浚整治,清淤土方5449万方,全面完成93个长江干流岸线利用清理整治项目,在全省率先全部按时完成整治任务。据统计,南通共整治农村黑臭河道3347条(段),众多老百姓房前屋后的脏乱河、黑臭河经过治理华丽转身为清洁河乃至生态河,截至2021年底,全市省级以上考核断面优III类水质比例从2017年的67.7%提升到2021年的94.5%,中心城区100平方公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城市治水的典范和标杆,五山地区滨江片区成为我市长江大保护的“城市客厅”、“生态名片”。

  2021年,省总河长令号召全省加快建设幸福河湖,南通实施全域打造,涌现出如泰运河、圩角河等一批示范幸福河湖工程。当年,南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要求深化河长制,实施全市区域治水工程,打造干净的河、流动的河、美丽的河。

  南通市政府副市长刘洪表示,“十四五”期间,南通全市将基本建成以沿江沿海重要闸站和骨干河道为“纲”,以各个治水片区为“目”,以控导工程为“结”,全域一网、城乡一体,系统完备、安全可靠,调控有序、自然活水,智慧高效、生态美丽的江海平原现代水网,为干净的河、流动的河、美丽的河勾勒本底。在此基础上,对照省幸福河湖评价办法和评分标准,研究出台《南通市幸福河湖行动方案》,打造构建幸福河网。目前,启东、通州、通州湾等先行先试地区1500平方公里已初见成效;今年全市区域治水计划实施引、排、连、控等工程148项,共涉及23个片区,到年底覆盖面积将达到3000平方公里。

  河长制催生出来的区域治水现代水网建设已经在南通走过了三年的历程。

  三年来,南通全市围绕区域治水共实施引、排、连、控等工程312项,总投入约17亿元。其中,今年计划实施148项、投入约9亿元。“实施区域治水工程,现代水网覆盖3000平方公里以上”是2022年市委、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目前已完工33项,进入施工阶段82项,其余33项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总体进展顺利。

  为了把河长制为统领的区域治水现代水网建设推向深入,南通以“六网融合”为重点,不断创新推进。记者了解到,“六网融合”即以现有长江、黄海一线挡潮堤防为基础,实施堤防防洪能力提升,打造江海生态廊道,构筑安全坚固的防洪保障网;以骨干航(河)道为供水通道,自引泵提相结合,将优质的长江水输送到各片区,形成源水直达的清水廊道网;以控导工程为配水节点,有序分水、按需配水,调控最佳水量、水位,形成两利活水的分区配水网;以“五横五纵”骨干河道为主要脉络,以水美乡村为重要节点,多带多点、纵深推进,形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网;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支撑,实现在数字空间对水利要素的准确表达和有效控制,形成与实体工程网相对应的数字孪生网;以河长履职为引领,积极探索河湖长效管护新模式,形成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网。

  南通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晓春介绍,南通将以建设全域幸福河湖为目标,按照南通“四化”治水新理念,努力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域一网、城乡一体,系统完备、安全可靠,调控有序、自然活水,智慧高效、生态美丽的江海平原现代水网,为南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坚强支撑和保障。

  来源:江苏广电南通中心站/龚丹 姜晨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