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装虽脱,军魂犹在。
在我们身边有一群人,穿上军装,他们将责任扛在肩上,在我们最需要的地方日夜坚守;脱下军装,他们依然是最可爱、最可靠的人。
还有一群人,他们也一直默默地为我们奉献与守候,在最危难的时刻,永远是冲锋第一人,他们就是——消防救援人员。
随着城市发展实际需求,为主动对标应急救援“全灾种、大应急”的使命要求,近年来,在扬中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消防救援大队积极打造“水、陆、空”立体化救援体系,不断加强消防救援专业队伍建设。
连日来,小编探访水域救援专业队、灭火救援专业队、体能尖兵强队,消防救援人员训练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中。
水域救援专业队
从“烈火金刚”到“水中蛟龙”
在城北公园内,队员们正在进行翻舟自救技术科目训练。此次演练模拟橡皮艇在前往救援过程中突遇大浪,船体瞬间发生翻覆,舟艇上的救援人员先后落水。
落水后,救援人员快速游向翻覆的舟艇,各司其职,两名队员首先寻找翻舟绳,将其抛给对面的救援人员,助其登上翻覆舟艇,之后与落水人员一鼓作气将舟艇翻正。
扬中四面环江的地理条件决定着要时刻将水上救援放在重要位置,水域救援专业队将承担内河流域、城市内涝、激流洪水等灾害的水域搜救。由于水上救援对体能要求高,要求有游泳和潜水等基础,经过近年来的训练,有两名消防员参加全国激流水域教练培训并成功取得相应资质,两名消防员参加潜水员培训并取得资质。
灭火救援专业队
灭火技能建筑知识都要学
充满浓烟的空间内,除了不时响起的呼救器声,四周一片寂静。多名消防员全副武装,穿着厚重的战斗服,佩戴阻燃头套、头盔、头灯等,背着空气呼吸器,在狭窄的空间里沿着水带艰难地摸索前行。他们或侧翻,或倒爬,不断穿越障碍物……
近日,市消防救援大队针对辖区灾害事故特点正在进行分灭火救援训练。消防员顺利完成训练任务,取下头盔后脸上挂满汗珠。“消防员负重数十斤,在有限的空间里按照标准完成救援任务,相当考验队员们的个人体能、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市消防救援大队参谋高威告诉记者,真实的火场更加复杂,充满许多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
体能尖兵强队
专打硬仗的扬中消防救援尖兵
3秒1,他们可以攀登6米拉梯登上二楼;12秒16,他们可以完成一人三盘水带连接操的全部操作;1分10秒,他们可以全副武装迅速登上10楼;45秒31,他们可以实现水罐车单干线出两支水枪。这就是我们消防员的速度。
炽热的阳光洒在操场上,消防员们正在进行实操训练。跑在最前面的,是“消防老兵”江浩。从懵懂未知的“毛头小伙”,到经验丰富的“消防达人”,从“官兵”到“指战员”,从“橄榄绿”到“火焰蓝”……身为消防救援站特勤分队分队长的江浩已经在消防岗位上奋战了11年,灭火救援、抢险救灾、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始终有他的身影。
11年来,他参与的处置火灾和抢险救援有2000余起,抢救被困人员50余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20余次,帮助特困学生5人,义务献血7次。2019年8月6日,在处置238省道复线危化品泄露事故中,江浩顶着酷暑,冒着随时爆炸、中毒的危险,往返几十次运送物资,终因中暑倒在了救援现场,经抢救苏醒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要继续去战斗!”。
“大家每天都保持着高强度实战训练,就是为了关键时刻能救更多人。”在市消防救援大队参谋高威看来,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打硬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已经成为不断传承的基因。
截止7月30日,市消防救援大队上半年共接警出动171起(火灾105起、抢险救援44起、社会救助16起),营救遇险被困人员35人,疏散被困人员132人,抢救和保护财产价值约7200万元,为全市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消防安全环境。
(来源: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俞思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