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村养老助餐服务“社会化”尝试来了

2022年07月31日 18:25:5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家门口有助餐点,是提升居家养老生活质量的重要补充。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设置养老助餐点,需要面临的问题更多,比如,老人居住更加分散,长久以来的消费观念等,如何"破题"呢?南京江宁东山街道佘村社区,在全市率先尝试打造农村"社会化养老助餐点"。政府与餐饮企业合作,给予补贴,希望能让农村老人,在家门口也享受便利的助餐服务,效果如何呢?来看看。

  1元钱能买到5个花卷 这样的补贴实实在在

  早上七点半,在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佘村社区的遇见春天餐厅,购买养老餐的老人排着长队。老人们只要刷脸,补差价,就可买到便宜的早餐。餐厅价目表上,馒头和花卷是1元一个,老人们花1元钱就能买5个。午餐和晚餐,老人花5元钱就能吃到主食馄饨、面条,再配一份面点。

  严道顺(80岁)告诉记者:“我一般拿馒头和花卷,回家烧点稀饭吃,我们胃口也很好、吃得也好。”

  佘保怀(84岁)也对这种助餐方式点赞:“岁数大了,有的人也不能忙了,这样很方便,拿回家就能吃。”

  今年7月初,遇见春天餐厅通过考核,正式加入由南京江宁区民政局牵头的"小江家护"银发助餐服务,企业在享受政府补贴的同时,把更多优惠让利给符合条件的老人。

  遇见春天餐厅负责人李龙告诉记者:“针对于江宁户籍75周岁以上的老人,补贴标准是早餐1元,中餐和晚餐分别是2元。对于江宁户籍5类老人,补贴标准稍高一些,早餐是2元,中餐和晚餐分别是4元。除了可以享受店里推出的特惠套餐,对于本店所有的餐食,他们都可以扣除补贴以后,补齐剩余的差价就可以了。我们每个月推出不同的套餐,换着口味让老人家来吃。”

  记者注意到,与社会化餐饮企业合作的"小江家护"银发助餐服务,在南京江宁城区已经运营得相对成熟。2019年起,"小江家护"已经在江宁城区陆续开设28家助餐点,至今已累计服务老人200万人次。依托于"小江家护"平台,把社会化养老助餐点开进农村,在南京还是一次全新尝试。

  "小江家护"银发助餐负责人吴玲娟说:“以前是给这些助餐中心发建设补贴,现在是将建设补贴的钱直接发放到老人的头上,让老人享受到一日三餐的优惠,使政府的资金更有效地利用。”

  美丽乡村是"基石" 可持续发展仍需"探路"

  在业内人士看来,农村地区助餐服务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老人居住更加分散、传统消费观念有所制约。而佘村的助餐点,能成功启动运营,依托的是美丽乡村的良好基础。本村老人生活水平都不错,出行条件也相对较好。而作为旅游目的地,来这里玩的老人,符合条件的,也都能享受餐补优惠。这对于企业维持经营,也是一种有效补充。

  “整个江宁户籍符合政策的老人,都可以在本店享受这样的优惠。”李龙说:“他们带着家人来玩,家人也是我们的一个潜在的客户,从长远来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咱们这个店。”

  据佘村遇见春天助餐点统计,自7月1日开展登记助餐以来,已完成助餐服务1241人次,平均每天约40人。不过,也有老人反映,刷脸取餐的方式,让他们多少觉得有些不方便。

  苏贵生(85岁)表示:“助餐是挺好的,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必须本人来。人家有走不动的,他也不能(帮)带。”吴玲娟介绍:“原来传统的餐点是采用刷卡来助餐的,也有个别助餐点为了把自己的服务量提高上去,老人没有来用餐,但是他们还是在刷卡,这样就对财政的资金造成了一定浪费。”

  由此可见,企业和政府为了让助餐补贴真金白银地、实实在在地用在老人身上,也在尝试新手段。但无论是取餐"刷脸"还是就餐"通勤",如何把服务老人的便利性解决得更好,是农村养老助餐点可持续发展必须破解的问题。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静表示:“下一步怎么样既保证补贴资金监管有效,又能够让老年人便捷舒适地享受助餐服务,也是一个问题。”

  专家认为,农村养老助餐服务和城市养老助餐服务一样,并不是养老的兜底性保障,而是一种普惠性服务。因此,向"市场"要服务,是可以积极尝试的一种路径。

  那么,鉴于各个村镇经济条件、生活水平、基础设施等因素,如何才能让农村养老助餐服务惠及更多老人,专家认为,从宏观层面来说,应该加大力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同时,也要引导更多农村餐饮经营户,参与养老助餐服务。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静说:“我们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农村经济发展好了,老年人的钱包里有钱了,有能力有意愿去消费,可以用来做社会化助餐的餐饮企业的布点就相对多,为老人提供更优质的养老助餐服务可能性就更大,所以我觉得这种农村社会化助餐的服务是有探索发展前景的。”

  养老助餐点建设是高质量养老服务发展的一个缩影,政府也尝试了很多供餐方式,比如中央厨房集中供餐、建设银发助餐点、引入社会化餐饮企业等等,有被叫好又叫座的,也有因为消费者规模较小、供餐质量不稳定等原因慢慢被市场淘汰的。

  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农村老人的消费特点,南京江宁佘村的尝试,还需要经过市场更长时间的检验。不过,值得肯定的是,有人已经迈出了这尝试的第一步。长远来看,在政府的有效引导和市场的良性发展之下,农村养老助餐点建设终究会出现更多"新气象"。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雪彤 编辑/李时)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