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国留学人员具有开阔的国际化视野、较强的专业背景,是南通发展重要的“人才库”“蓄水池”“动力源”。7月30日,南通举办第二届“海创杯”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暨2022智汇崇川创新创业峰会发布会,吸引归国留学人员进得来,留得住,自觉参与家乡发展。
今年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以“海创南通 智赢未来”为主题,从5月至11月,完成大赛筹备、项目征集、项目初筛、路演决赛等环节。大赛于7月正式启动,将围绕北京、上海、苏南等重点区域进行优质项目征集,参赛项目聚焦于南通高质量发展亟需的船舶海工、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9大先进制造业领域,邀请海内外行业专家、高校学者、上市企业高管、知名投资机构投资人等组成专家导师团初评,确定10个项目进入10月举行的路演决赛。
为了让海外高层次人才更好地展示自我,大赛组委会专门聘请了法律、金融、高校、科技载体等领域的专家,组建了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团,提供一对一服务。当天的启动仪式上,高层次人才服务团成员获得聘书。
去年,第一届智汇崇川创新创业峰会现场签约人才、科创、金融等优质项目30个,设立产业引导基金6个、总规模达10亿元,成为南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创盛会。峰会举办以来,崇川全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创新资源不断集聚,新入选省、市人才培养工程50人,科技领军人才51人,与清华大学、西安交大等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30个,截至目前,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近400家,5家企业入选省潜在独角兽,10家企业挂牌上市,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氛围越发浓厚。
今年的峰会预计于10月中旬举办,将延续“智汇崇川、创赢未来”主题,坚持产业集聚、特色彰显的理念,聚焦“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三链融合,着力引进一批优质的人才项目和科创项目。同时,集中选聘一批战略新兴产业链首席专家,签约一批人才、科技、金融、产学研合作项目,表彰一批科创人才和企业,揭牌人才学会、人才驿站、金融集聚区、创新中心、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院等五大平台,全方位、多维度展示崇川人才科创事业发展新成就和新布局。
崇川区委书记胡拥军
据统计,崇川区全区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9家,每年新增数量全市最多;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2.36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62%、全市第一;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余家。新材料、车联网、电子信息(集成电路)、信创、生命健康、智能装备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势崛起,数字文化、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十四五”期间,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突破500家、高成长型科创企业达到15家,引进领军型人才(团队)超200个。崇川区委书记胡拥军表示,作为主城区,崇川站在了利好叠加的新风口,迈入了跨越发展的黄金期,正是创新创业的好地方。近年来,杜广武、梁伟等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到崇川,在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等领域深耕细作,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希望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选择南通、扎根崇川,在江海大地、崇川福地上收获成功、创造精彩!
南通是江苏省首批“人才特区”试点城市,一直将人才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工程抓稳抓实。近年来,南通人才数量大幅增长、结构持续优化、素质不断提升,人才工作支撑南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全市统一战线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筑巢引凤,建设市县联动型“华创苑”,为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厚植土壤;聚焦专精特新,招引高端科技型企业和侨资项目超过30个,总投资70亿元;全力保驾护航,打造“融金惠侨”“知联侨”等平台载体,为创新创业营造最优环境。
南通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小红
“推进归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环境是关键,服务是重点。”南通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小红说,“要充分整合开发园区、职能部门、金融机构等资源,助力企业翻越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为创业者在方向选择、校企对接、产学研转化等关键环节、重点领域提供支持,推动尖端技术、优质项目落地达产,以‘店小二’般的服务助推人才和项目实现大发展,让南通真正成为高层次人才荟萃之城。”
(来源:江苏广电南通中心站/龚丹 姜晨光 编辑/赵恩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