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2000多公里、时隔52年 被救的彝族小女孩和解放军叔叔终于视频相见

2022年07月31日 14:11:2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兵叔叔,您好!”

  “你好!难为你了,这么多年还记着这事。”

  “怎能忘呢?我就是52年前你救下的彝族小女孩,您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啊。”

  ……

  △贾英在视频通话

  7月29日上午,在连云港市灌云县城城南的一户居民家中,一番似父女聊家常一样的视频通话正在温馨进行。银发老人叫马继富,是一名退役老兵;对方是一名彝族女子,叫贾英。

  这场视频通话的空间距离是跨越2000多公里,时间距离是时隔52年。

  故事还得从1969年灌云籍青年马继富当兵说起。那年,在家乡灌云县杨集医院当乡村医生的他响应组织号召毅然报名参军,来到了位于四川凉山州的铁道兵某部。因为在家行医,到部队以后他被安排到了部队卫生队。1970年的一天,马继富奉命在部队驻地——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永郎镇永跃村巡诊,经历了一件让他难以终生忘怀的事。

  马继富说:“那时当地不少少数民族地区缺医少药,部队就安排我到少数民族山区巡回医疗。有一天,我经过永跃村民兵营长贾德才家门口,看到门口围着一群人。”

  作为巡诊医生,马继富上前一看,原来是贾德才还不到一周岁的女儿急性肺炎痰堵塞,已经不行了,家人正准备后事。马继富见孩子脸色还可以,立即施救。

  “我直接打了强心剂,后来打了呼吸兴奋剂,因为情况紧急,当时用药的剂量比较大一点,没有按照小孩的体重来用。打完以后就开始人工呼吸。然后就用牙刷把孩子嘴撬开来,用口罩的纱布裹在手指上,把小孩儿嘴里的血和痰抠出来,然后就进行人工呼吸……”

  孩子得救了,此后的日子里,马继富也常去回访被自己救活的孩子。但他一直没有向部队汇报此事,后来部队得知情况以后,为马继富请功,“后来,部队给我记了一次三等功,还把相关的图片以及事迹材料展出了整整一个星期。”

  △得救后的贾英及其母亲和马继富合影

  被马继富救活的彝族女孩贾英,长大后在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农商行工作。“小时候,我就常听父亲讲,我是被一名解放军救活过来的,就一直有个心愿,一定要找到这名解放军叔叔。” 贾英告诉记者,“就在今天前,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有人和我联系,说江苏省灌云县有人和我核实点事情,我一听高兴坏了。”

  原来,随着八一建军节临近,贾英的“兵叔叔”马继富家乡有退休的老干部听到了这个“彝汉一家亲”“军民鱼水情”的感人故事,就讲述给了灌云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通过两地的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终于把两位当事人通过网络联系到了一起。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温情一幕。

  “当年我们部队到四川是修筑成昆铁路的。官兵们除了繁重的施工仼务外,还支农支教,为当地的彝族老乡送医送药。”马继富回忆,“退役后,我一直在灌云工作,心中也一直牵挂着这位彝族女孩,后来一度失去了联系,没想到还能联系上,这是这个八一建军节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马继富和老伴在看贾英的照片

  视频连线的那头,贾英也喜出望外地说:“因为马叔叔,小时候我就很崇拜军人,是解放军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一定会去江苏灌云当面感谢他。在我的心里,我永远把马叔叔当作我的亲爸爸一样。”

  (来源:江苏广电连云港中心站/仲启飞 通讯员/夏兴俭 徐云邦 孙朝喜 实习生/吴禹宏 编辑/赵恩婕)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