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名少年入选首届南京“丘成桐少年班”

2022年07月30日 20:50:0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为了招收一批具有数学兴趣和天赋,致力于在数学等基础学科研究的学生进行早期培养,为国家输送基础学科特别是数学学科拔尖创新后备人才,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第九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召开期间,今天(7月30日)下午,南京“丘成桐少年班”数理人才贯通培养实验项目共建签约仪式在南京举行。

  2021年10月,丘成桐先生积极倡议在南京市有关中学实施数学特殊人才培养计划,经南京市委市政府同意,南京外国语学校和南京市第一中学承担了在南京选拔优秀人才进行培养的任务,招收了首届“数理人才贯通培养实验项目”暨“丘成桐少年班”共80人,这批学生对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具有浓厚的兴趣和过人的天赋。

  在今天的签约仪式上,丘成桐说,要培养一批有能力能够带领数学基础科学的领导人,只能从初中开始培养。“我们准备了十多年的时间,在清华大学成立了求真书院,我们有学生本来是8年内成才,但是我想有一小批可能5年内就会成才,希望这些学生都能成为中国基础科学数学的领导人,能够实现全国数学科学的改进。也希望有源源不绝的学生进来,继续这个研究方向,所以我对初中生的培养看得很重,我希望在七八年内可以看到世界第一流的学者能够在中国的土壤上完成第一流的学问,使中国真正成为数学强国。”

  东南大学副校长吴刚介绍说,东南大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和南京市第一中学,共同致力于探索新时代双一流高校与高品质高中“双高协同”贯通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模式。在丘成桐院士的全程指导下,东大充分发挥自身高端师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优势,协同两所中学全力打造“丘成桐少年班”,重点探索“双高协同拔尖创新后备人才高中课程方案”,形成高学术性的数学等科学课程、高融合性的人文课程和高实践性的活动课程,并探索建成全省示范性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培养一批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基础学科基础、突出的创新能力的综合性拔尖创新人才。

  南京外国语学校校长邹正介绍说,南外迄今已获得9枚国际奥赛金牌。在数学方面,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国女子数学奥赛、罗马尼亚大师赛等比赛中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中,刘方涵同学、李浩铖同学分别入选2021、2022年清华大学丘成桐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今年暑假,学校以这批“丘成桐少年班”的学生为主体开办了“创星”科技夏令营,邀请了包括东南大学宋爱国教授、张在琛教授等6位知名学者开设科普讲座,并分层次开展理科竞赛辅导。未来,南外将更加积极探索一体化课程体系、更加创新开展多样化主题活动、更高品质营造个性化学习氛围,让数理人才培养更加贯通、更加自主、更加多元,助力这些对数学等基础有热爱、有潜质的学生们,早日成为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基础学科基础、突出的创新能力的综合性拔尖创新后备人才。

  南京市第一中学校长朱焱谈到基础教育阶段做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三点认识时说,第一,基础人才培养飘不得,要特别看重这个“培”字。基础教育就要做“栽者”,目光紧紧盯在根部。只有当根系周围的土质肥沃,支撑坚实,才会有发达的根系和持续向上的生长。相应地说,就是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夯实学生们赖以存在的文化土壤,点亮他们的为人、为学的精神底色。第二,基础人才培养偏不得,要特别看重这个“基”字。基础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要着力在课程的丰富性、多样性、趣味性、实践性上下功夫,要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学科之内和学科之外更多的内容,所谓“无用之用”,可能对他们在未来的学科发展和个人成长之路上更有助益。身体与心灵,科学与人文,物质与精神等等,都是学校在培养过程中要予以综合考量和指向的。第三,基础人才培养等不得,我们特别注重一个“学”字。人才培养等不得,不能望天收,要有系统的学习环境、项目、资源的集聚。

  东南大学教务处处长殷国栋告诉记者,从中考选拔出来的80个学生,东南大学将全程参与共建过程,包括每个学生的特点,派什么样的师资,课程体系如何去共建,包括后续对接高考甚至东南大学的少年班的培养等等,一贯式地进行衔接。经过和这两所中学的初步协商,将重构现在的内容体系,包括东南大学的老师全程参与,后续课程体系的梳理,知识点以及相互之间的贯通和实践环节。对于培养的学生,无论是进入清华还是进入东南大学,他对数学的理解,对数学的兴趣,对他的能力提升有很好的一种体现。

  为纪念中国现代数学先驱熊庆来先生,今天下午还举行了熊庆来铜像揭幕典礼,东南大学强基计划数学类专业班级也正式命名为“东南大学熊庆来班”。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黄迪 史斌燕 王尧 赵凌翔 通讯员/李小男 唐塘 编辑/汪泽)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