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村党总支书记,我一定尽我所能带领全村人共同致富。”这是江苏省盱眙县黄花塘镇时集村“乡土人才”刘建保在当选时集村党总支书记时对村民的郑重承诺。刘建保用14年龙虾养殖经验,引导全村382户农户发展“虾稻共生”,亩均增收3600元。
近年来,盱眙县始终将人才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不断筑牢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着力建强建优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培育致富能人、发展特色产业,念好“人才经”,点燃乡村振兴“智慧引擎”。
“以前种瓜换粮,现在种瓜致富,特别是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成立后,邀请专家授课、改良品种,现在我们的西瓜畅销全国,县委书记都来看过几次呢。”提起西瓜,马坝镇蔡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佐武喜上眉梢,自从被选派为镇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联络员之后,他便积极与全镇各类人才深入交流、实地走访,有了产业致富的念头,主动向镇党委政府争取建设蔡庄西瓜园,不仅积极引进客商、发动群众,更是自己主动带头种植西瓜,很快尝到了甜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30万元。
配强力量“建”,筑牢新堡垒
前不久,盱眙县马坝镇开展实境教育、志愿服务、室内培训、发放党建礼包、支援防疫一线等各类活动6次,培育积极分子4名、发展对象4名。
盱眙县按照地域特点、行业类型划分党小组,选派相应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每个党小组的联络员,负责日常服务和联络工作。吸纳各类乡村振兴重点人才党员加入人才党支部,制定党支部“发展十条”,实施乡村振兴积极分子培养行动。
搭建平台“纳”,造好加油站
盱眙县在全县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成立龙虾养殖、生态农业等5个党总支32个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乡土人才引领作用,实现了852名党员专家点对点结对帮扶指导;政策扶持乡土人才创新创业,每年评选10个乡土人才创业项目,分别给予30万—100万元资助,推动“乡土人才+特色产业”小镇(园区)建设。以乡村振兴重点人才吸纳为抓手,依托重点人才企业和重点农业企业打造乡村振兴人才示范基地、人才实践基地和党员示范基地。依托三大基地,定期开展排查摸底,收集优秀人才信息,围绕企业经营、特色产业、电商经营、物流运输、技能传承等五大类别建立“人才库”,进行动态管理。实施“归雁”工程,结合乡贤回乡村、人才促振兴“十百千”活动,鼓励引导人才回乡发展、返乡创业、助乡振兴。
创新渠道“育”,打造主力军
该县设立乡村振兴小课堂,依托融入南京都市圈党建共建等平台资源,组织人才参加农业技能培训、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各相关部门发挥行业优势,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大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给予发放就医绿卡、小孩优先入学、办事免排队等政策保障,助力人才茁壮成长、发挥作用。统筹镇村党群服务中心、农业产业基地等资源,加强人才党支部活动阵地建设,打造人才的“联络站”“充电站”“孵化站”。在党支部的大力培养下,本地青年主播“葡萄妹”今年4月获得全省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网络直播大赛职业组唯一的金奖,为全县农村电商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结对帮促“带”,按下加速键
盱眙创新开展“双联双结”结对帮带行动,将乡村振兴人才库中的人才分为本地人才和在外乡贤两类。选派镇(街道)班子领导和单位骨干作为本地人才的“双导师”,其中镇(街道)班子领导是思想导师,单位骨干是业务导师,深入摸清人才培训需求,精准对接谋划培训项目,给予人才思想、业务全方位指导帮助。对于在外乡贤,则选派各乡村振兴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双导师”,加强日常关心关爱,引导乡贤成为家乡的宣传大使、招商大使,凝聚乡村振兴最强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