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新山河”看新风景

2022年07月29日 10:10:24 | 来源:徐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如果诗人孟浩然穿越千年来到邳州新山河村,他会发现:田家换了模样,绿水青山更加美好。

  记者来到徐州邳州邳城镇新山河村,一进村,满山的果树一望无际、绿意深深,龙凤鸭河波光粼粼、倒影成像……村庄环境变美了,闲置土地盘活了,乡村经济也培育出新的亮点。

  谁也不会想到,就在5年前,新山河村是省定的经济薄弱村,村集体负债200多万元。是什么让村民摘掉了穷帽子,让原本贫瘠的山村绽放新颜呢?

  新山河村党总支书记周元娇给出了答案:念好“山水经”,山村换新颜。

  2017年,在邳州市“三乡工程”的带动下,在外搞建筑公司的周元娇回乡担任新山河村党总支书记。新山河村是他的家乡,多年在外打拼的他怀揣着造福家乡的夙愿,返乡建设家园。可是一回到村里,他心里就凉了一截。山是千疮百孔,水是臭气熏天,村庄粪水横流……

  刚一上任,周元娇就开始了新山河村的改造工程。

  500亩的龙凤鸭河拥有开阔水域,是新山河村的一块宝地。以前这片水域承包给农户养鱼,投饵喂料无底线、垃圾漂浮臭气熏天,收益甚微。

  如今的龙凤鸭河是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水面上整齐地架设着光伏板阵列,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让人分不清哪里是水面,哪里是光伏板。

  周元娇告诉记者,这些光伏板每发一度电就能给村里带来一分钱的扶贫资金,项目年发电量可达1300万度,获得扶贫资金可达十多万元。水面上是光伏板,水面下也没有闲着,周元娇抄起网兜对准水下一捞,几只活蹦乱跳的大虾跃出水面,“水下养殖鱼虾,形成了‘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仅渔光互补一个项目,每年就给新山河村带来近30万元收益。”

  村子要脱贫,就要让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收入来源。在项目落地后,周元娇以村集体的名义成立一家劳务公司,常年为项目提供保洁服务,带动低收入户脱贫增收,每年增加劳务收入20多万元。

  做好了水面上的文章,周元娇又盘算着如何向荒山要效益。

  新山河村位于艾山西坡脚下,以往老百姓靠山吃山,烧锅砍树、炸山卖石,整个艾山西坡岩石裸露、坑塘相连。

  在这样的形势下,村“两委”喊出了“治荒山、斩穷根、打造生态富美新乡村”的口号,带领党员群众整治荒山荒坡。动用大型挖机,3个月时间整理“梯田”520亩,栽植太阳杏、核桃等干鲜果木1.6万株,由村集体统一种植、统一经营。昔日的“荒山坡”变成了春有花夏有果、秋有绿荫冬赏雪的“花果山”。

  周元娇指着满山的果树告诉记者,要是早来一个月,还能亲手采摘杏子,“我们这里的杏又大又甜,还没上市就已经被预订完了。”

  在利用荒废资源创造价值的同时,周元娇还进一步提高土地效益。通过公共空间治理,新山河村收回分洪道低洼土地500多亩,成立村办农业公司,7名村组干部自筹资金21万元,购买了拖拉机、靶地机、喷药飞机,种植优质水稻年年丰收。去年又改种茭白,亩收益突破上万元。开挖整治低洼地块,建成垂钓中心60亩。

  在让村子水清起来、山绿起来、环境美起来的同时,老百姓也得到效益、村集体收入达到80万元,到2021年底,该村所有村民全部脱贫。

  村里有了钱、百姓事好办!就在距离村口不远的地方,一个名为观山墅苑的新农村小区拔地而起。两层带院的小别墅一字排开,每一户门口都种着花草树木,“把旧村迁移出来,建一个新农村,乡村振兴不仅要让村民富起来,也要让他们生活环境好起来。”周元娇说,村里利用集体资金,完善基础设施、整治人居环境,修了路、装路灯、家家户户有“五通”,打造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田园乡村。

  如今的新山河,彻底变了样。村里人变得自信积极,正迈向富裕好生活。

  (来源:徐州日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