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宿豫围绕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全力打造乡村全域振兴高地。一幅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在宿豫徐徐铺展。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晴天尘土飞,雨天泥洼洼。”
这是过去白鹿湖的真实写照,如今的白鹿湖社区已蜕变为环境优美、文旅接合、生态宜居的“红色美丽村庄”示范样板。
2022年,白鹿湖社区荣获第九批次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
白鹿湖社区深挖宿北大战红色资源努力建设“以居为形 以红为魂 以旅为业”的红旅融合新型社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枝繁叶茂的行道树、宽敞平坦的迎宾大道,青白相间、错落有致的乡村别墅。
幸福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白鹿湖社区徐徐展开。老百姓喜迁新居住上漂亮舒适的新房,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现在住的是120平方米的户型,房子修建得非常漂亮,还有小菜园,我们感到很暖心,特别满意,我们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居民闻秀忠说。
幼儿园 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智慧医疗等服务设施让社区农民享受到和城市一样的公共资源,从前的“忧居”变成了如今的“优居”,也为乡村振兴之路夯实了安居基础。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核心。2019年在社区党委的推动下,流转土地3600亩,成立宿迁市玲龙稻虾套养专业合作社,社区乡贤吴体军被推选为合作社负责人。
“除去养殖龙虾的收入,种植的富硒大米到10月也能收获了,一斤能卖七八元,今年可是收获不少啊。”言语中吴体军掩饰不住开心,黝黑的脸庞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稻虾套养标准单元每亩可稳定产出350—400斤小龙虾,毛收入6500元以上,每季水稻毛收入1500元以上,扣除生产成本,每亩纯收入5000元以上。“稻虾套养也要看行情,行情好的话,亩产值有望破万元,纯收入可达7000—8000元。”吴体军给来访的村民算了一笔经济账。
稻虾套养不仅给村民带来经济效益。同时,解决村内部分剩余劳动力问题,3600多亩稻虾田逐渐成为乡亲们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不仅如此,白鹿湖还全力打造百亩山楂林,千亩果蔬廊道、稻虾套养高效农业、培育果蔬采摘、垂钓、民宿等第三产业,实现富民增收。造血产业“活了”、乡亲们腰包鼓了、老百姓幸福感也就高了。
白鹿湖社区坚持红旅融合以旅促农的发展思路,以宿北大战遗址公园为载体,加快推进基础配套、产业配、产品配套,全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
宿北大战遗址公园位于来龙镇白鹿湖社区,是江苏省党史教育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烈士陵园。
宿北大战红色教育基地以党性教育、国防教育、干部培训、青少年研学、乡村旅游一体化为定位,深度推进“红” “旅”融合发展,传承宿北大战精神为主线,设置了宿北大战精神馆、党史教育馆、改革创新馆等综合性红色教育展馆。
建设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役纪念墙、齐小圩前线指挥所、来龙庵战斗遗址 、人和圩旧址等红色实景体验点。
配备随营学校、大礼堂、解放军食堂等基础设施,可同时容纳500人开展教育培训,打造一体化的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区。
河水清澈、荷花绽放、波光旖旎、鱼翔浅底
这里能让人深刻感受到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奋斗场景、一曲曲笃定从容的发展旋律、一幅幅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画面,还有一份份沉甸厚重的民生答卷。
白鹿湖社区党委以打造“红色管家”体系为着力点,深化“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片区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按照“一网格一专班”的方法,成立“1名村干部+1名党员+1名群众+1名物业管理员”的工作队伍,吸纳能人大户、老党员、老干部参与其中,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1分钟受理、1小时到场、1天内办结”机制。同时依托积分化管理制度,强化党员示范引领,对小区按照积分高低进行奖励,确保群众事群众办,为小区住户打造出整洁舒心的居住环境。
“现在有路灯我们都可以出来跳舞、散步,农村和城市一样,我们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了。”社区村民沙银萍说。
在白鹿湖社区干群的努力下,“脏乱差”变成了“绿净美”,“泥巴岗”变成了“聚宝盆”,“旧陋习”变成了“新风尚”。源远流长的红色历史文化和优美的田园风情使白鹿湖成为集省级示范村 特色田园乡村、宿迁市文明村等荣誉于一身的美丽村庄。
(来源:宿豫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俞思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