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树牢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精准、系统、稳妥地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慎终如始,筑牢“防疫线”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进一步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提高应对处置能力,不断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可控,没有出现区域封控和因疫情企业停产、学校停课等情况,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
高速路口防疫检查。
面对再度来袭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市围绕“早发现、快处置”,健全快推快查快管机制,市、县区联动,设立疫情处置前方工作组,密切“三公”协同联动流调机制,第一时间开展流调溯源,做到涉疫重点地区人员1小时内信息核查到位、3小时内核酸采样到位、8小时内出具核酸检测结果,确保跑在病毒前面。
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在严把输入关口的同时,强化区域核酸检测筛查,规范实施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加密高风险岗位人员检测频次,及时把风险“捞出来”。严格重点场所、机构疫情防控,落实学校“零报告”“日报告”“双报告”“两码”同查等要求,抓实交通场站、餐饮住宿、农贸市场、大型商超、工厂企业、建筑工地、旅游景点及文化娱乐等重点场所测温、扫码验卡、戴口罩、两米线、日常清洁、通风消毒等措施。加强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发热门诊管理和集中隔离点管理,严防院感、交叉感染。对“两站一场一码头”、企业、工地、服务区等重点场所推广使用“淮上通”场所码。
未雨绸缪,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立足打大仗打硬仗打急仗,积极落实220项应急处置能力清单,着力提升核酸检测、集中隔离、医疗救治、方舱医院等能力建设。修订市、县两级应急处置预案,编印指挥调度手册,完善前线应急指挥中心组织架构,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党建保障、核酸检测等13个应急处置专班。上半年,市级组织开展62次应急演练。
同时,我市坚持坚持疫情防控全国全省“一盘棋”,今年以来累计抽调4000余名医务人员支援周边城市疫情防控,协助检测核酸15.25万管,得到受援地的高度评价。
毫不松懈,守好“生产关”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今年以来,我市以更高标准、更严举措、更实作风,一体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并在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生产安全风险,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上半年,全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同比下降38.8%,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8.7%。
特种设备安全检查。
6月23日,我市印发《淮安市危化品企业安全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在包含省9条攻坚内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条内容。当前,全市正以“百日攻坚行动”为契机,深入排查整治,全力推进各类隐患动态清零,建立问题清单,实施对账销号,实现闭环整改。特别对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既有建筑、城镇燃气、“厂中厂”、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拉网式、全覆盖的排查整治,切实找准查实每一处风险,有针对性落实安全防范责任、措施、预案,坚决防止重大事故发生。
我市坚持把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稳步推进综合执法改革,进一步厘清市县两级执法职责和范围,结合国家和省改革意见,制订《淮安市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方案》。强化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共建共用功能,打通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事件接报系统,在线监测全市危化企业重大危险源运行情况。聚焦重点行业领域、重点企业单位,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检查力度,从严惩戒违法失信行为,倒逼企业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加大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宣传力度,公开曝光典型违法违规案例,不断增强全社会安全防范意识。
丰收增产,夯实“压舱石”
“每亩收益比去年多300元,实现了丰产又增收。”6月22日,在市直属粮库,涟水种粮大户仲其井出售完当天拉来的麦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老仲今年流转土地种植小麦1000亩,平均亩产450公斤,销往粮库每斤1.52元/斤,日销日结,卖粮款当天到手。
夏粮喜获丰收。
今年以来,我市切实推进农业生产和疫情防控两手抓,农业经济发展平稳向好,充分发挥好三农稳定器、压舱石作用,全市“粮袋子”更实、“菜篮子”更稳,农民群众的“钱袋子”更鼓。
夏粮丰收增产。我市积极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强化服务指导,狠抓田管关键措施落实,下达全年粮食种植任务1021万亩。全市夏粮面积476万亩,其中小麦473.6万亩,单产389公斤,较去年增加3公斤;夏粮总产37亿斤,较去年增0.3亿斤。全市秋粮种植面积550万亩,其中水稻482万亩、玉米39万亩、大豆23万亩、山芋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3万亩,当前长势良好。
蔬菜供应充足。我市聚焦绿色蔬菜产业扩面增量提质,积极挖掘一般农用地资源,落实特色规模千亩基地18个,新增面积1.49万亩。编制完成2022年“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设方案,计划投资1.5亿元,改扩建基地1.5万亩。上半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82.5万亩,产量253万吨,产值68.4亿元,同比保持稳定略增。
畜禽渔业产能稳定。我市持续扶持生猪产业发展。截至6月末,全市能繁母猪存栏15.4万头,生猪存栏133万头、累计出栏124万头。上半年,我市水产品总产量17.04万吨,同比增加1.73%。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58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30.7万亩,另有稻田综合种养112万亩。水产苗种生产能力提升,全市有18个鱼类苗种生产单位,共繁育各类淡水鱼苗种42亿尾,同比上升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