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三江营水域首迎针对性放流 10万尾鱼苗放流入江

2022年07月24日 09:43:39 | 来源:扬州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观测到江豚出水

  昨天上午7时30多,江都区大桥镇政府牵头,江都返乡大学生和江都区江豚保护协会部分志愿者一行总计45人,在三江营水域首次开展“我喂江豚一尾鱼”针对性放流活动,10万尾鱼苗放流入江。放流活动利于江豚觅食水域的相对稳定。

搬运鱼苗等

  放流

  10万尾优质鱼苗放流入江

  “我们都是在外地上学的大学生,返乡后就想为家乡生态献一份力量。”大学生王安然称,假期了解到由江都区大桥镇政府牵头、江都区江豚保护协会准备组织开展的“我喂江豚一尾鱼”活动,就报名参加了。

  “返乡大学生的热情很高,3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江都区江豚保护协会会长李华荣说,早上7点多,总计45人就赶至三江营夹江口,放流的鱼苗是由江苏广陵长江系家鱼原种场提供的优质四大家鱼鱼苗10万尾。

  李华荣表示,长江水域不能随便放流,协会还联系主管部门监督了这次活动,科学放流的同时也是首次有针对性,针对江豚的觅食习惯,放流的鱼苗大小都是适宜觅食的。

  观测

  半个多小时观测到江豚出水近60头次

  一般情况下,江豚多是吃一些体长20厘米以下的小鱼。李华荣称,如武汉白鳍豚馆饲养的6只江豚,主要就是投喂的䱗鲦鱼和小鲫鱼(每条30克-50克),以及麦穗和草鱼苗。

  “江豚的食量不小,有资料可查白鳍豚馆里的6只江豚每个月需要两三千斤鱼。”李华荣称,通过长期的观测,他们发现,三江营水域栖息的江豚,要比白鳍豚馆饲养的江豚数量多。

  早上放流完鱼苗,李华荣称,大学生和志愿者们一行又乘船在三江营水域对江豚观测调研,半个多小时观测到江豚出水近60头次,估计应该十多头江豚在这片水域觅食。

  中科院水生所专家来扬调研时曾表示,长江1000多头江豚栖息水域中,扬州段三江营水域是江豚重要分布区。持续多年组织志愿者对该水域展开江豚观测的李华荣称,三江营水域江豚种群数量稳中有升。

放流鱼苗

  意义

  有助于江豚栖息水域的稳定

  “第一次看到江豚,很开心!” 返乡大学生张骞诚说,一大早他们排成长队有序地将一袋袋鱼苗运送到江边,然后各自认领自己的鱼苗袋,将鱼苗投入了江中,就期待着能看到江豚。

  张骞诚告诉记者,此前听志愿者说在三江营看到江豚的几率很高,船航行了一会他们就观测到了江豚出水的场面。大学生李思越表示,观测完江豚后,他们又对江滩开展了一次净滩行动,大家将附近的塑料瓶、玻璃碎片、废纸等清理干净。

  江中缺少适宜的食源,对江豚来说曾是一个潜在的危机。2012年,安徽省安庆市渔业部门就曾向媒体透露,当年长江安庆段至少有5头长江江豚非正常死亡,专家对死亡江豚进行了解剖研究发现主因是饿死。

  “我们准备定期开展‘我喂江豚一尾鱼’活动,大学生和志愿者就可以参加。”会长李华荣表示,随着长江“十年禁捕”,江中的鱼多起来,鱼个头较大也不利于江豚觅食,阶段性地投放小鱼苗,有利于江豚食源的稳定。

  李华荣说,“我喂江豚一尾鱼”活动很有意义,在主管部门监督下,将长江系的小鱼苗放流江豚出没频繁的三江营水域,有利于这一片水域小鱼数量的相对稳定,有了稳定食源,有助于江豚栖息水域的稳定,减少江豚前往水运繁忙航道水域觅食的风险,保护江豚的安全。江都区大桥镇建设与生态环境局局长邵青表示,希望更多的学生今后参与进来,将三江营打造成家乡的生态研习基地。

  (来源:扬州晚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