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2025年前完成80条老街巷整治

2022年07月21日 16:10:12 | 来源:扬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日前,《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总体方案》及八个专题行动方案出台,如何将这些“方案”和措施落到实处?记者昨天采访了相关部门负责人,请他们详谈了未来的打算和计划。

  广陵区

  创新文商旅融合路径,打造月光经济等特色品牌

  “广陵区将围绕‘让古运河重生’的重大使命,扛起主城担当,履行属地责任,让古城在新时代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广陵区委书记张伟说,在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广陵行动方案和实施路径将进一步谋深谋细,形成具体的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和责任清单,挂图作战、序时推进。全力实施好四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公房修缮解危、古运河与小秦淮河综合整治、古城交通内环系统整治、停车设施建设、旅游休闲街区建设等项目,持续推进“萤火点亮古城微更新行动”,通过项目滚动实施、压茬推进,以点连线带面,努力用“绣花功夫”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围绕打造“盐商文化+精致传统生活区”的目标定位,积极推进公房回收处置与活化利用,有效盘活私家园林、盐商老宅、传统民居等资源,推进人口优化疏解、空间功能置换。在此基础上,把古城细分为一个个开发单元,以项目化方式对外推介,有机嵌入市场主体,持续办好皮市街、仁丰里等市集活动,推进文昌商圈提档升级,加快老字号振兴步伐,创新文商旅融合路径,打造月光经济、美食经济、首店经济、非遗经济等特色品牌,塑造新时尚、留住烟火气,让沉睡的资产重新活起来,把低效的资源真正用起来,努力做到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复兴。

  惠及一方百姓共享古城。目前明清古城生活着近10万居民,面临着人口老化、设施老旧等突出问题。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进传统民居修缮、街巷整治提升、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等工程,全面加强古城消防安全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同时,引导居民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到创新创业、社会治理、环境打造、文明创建等事业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让古城更宜居更宜游,让居民更有尊严更有底气。

  蜀冈-瘦西湖景区

  筹备常态化开通古运河水上观光巴士

  “推进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是建设文化旅游名城,提升扬州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举措。景区将按照总体方案和专题行动方案要求,精心谋划、精准施策、精细落实,努力为扬州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多挑重担、多作贡献。” 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刘卫国说,首先,突出规划引领,一方面积极参与《扬州古城文化游线保护与发展规划》《扬州古城综合交通提升规划》《扬州城河水系保护与更新规划》编制,针对以往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实施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提出合理性、针对性意见。另一方面,主动承接各重点专项规划,谋划一批前瞻性、示范性重大项目。其次,突出片区打造,围绕北护城河片区,统筹推进北护城河“一水两岸”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7月底前完成桥梁、码头及亲水平台建设、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实施原市市场监管局办公楼、开放大学办公楼等建筑旅游功能转换,进一步提升红园街区、莱茵小镇商业街形象品位,与运河文投集团486集聚区、双宁片区,扬子江集团西园、扬宾、冶春片区共同打造扬州文化旅游新亮点。第三,突出融合发展,聚焦“白+黑”全天候畅享,推动“三把刀”集聚区、傍花村商业街、1757美食街坊、瘦西湖温泉度假村提档升级,不断丰富夜演、夜游、夜市“文旅夜经济“三部曲;聚焦“食+住”多业态发展,坚持品牌化发展、连锁化经营,加快迎宾馆18号楼、趣园PLUS、扬尚潮餐厅装修以及瘦西湖酒店、华侨城酒店建设,打造环瘦西湖酒店集群和长春路世界美食之都集中品鉴区;聚焦“陆+水”全范围覆盖,充分发挥线性串联和综合展示功能,将瘦西湖、个园、何园、三湾等众多景点和运河遗产点串点成线、串珠成链,积极筹备常态化开通东关古渡——三湾公园——瓜洲古渡古运河水上观光巴士,策划推出多样化、沉浸式水上旅游产品,构建“运河+文化+旅游”新模式。

  市住建部门

  实施127个项目,推动弥陀巷等80条老街巷整治

  “市住建局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第一线的行动部门、责任单位,将积极作为,全力推动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工作。”市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安朝说。

  “我们将强化综合协调,以创新的思路举措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徐安朝说,首先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分年度、有计划推进127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项目,牵头落实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宜居品质提升、交通优化提升和传统建筑(园林)营造技艺传承展示等专项行动。其次,科学化评估论证,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主动邀请专家参与,建立专家库,同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让每一项方案设计、每一个更新项目、每一条政策落地都充满温度。第三,活态化传承利用,围绕激发古城的生机活力,不断放“大老字号”“非遗+文创”“引游+兴商”作用,推动实施传统建筑活化利用、名店老字号振兴等古城业态优化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古建老宅的保护性修缮和合理利用,大力提升名店老字号的旅游、经济功能。第四,便民化改造提升,坚持有序纾解人口和完善基础设施相结合,围绕市政、安防、交通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古城功能配套。2022—2025年推动完成弥陀巷、湾子街、苏唱街等80条老街巷“一水一电一消防”整治。此外,不断优化古城内环道路与古城外环道路、城市快速路网衔接,2025年前完成古城交通内环系统整治,全力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市文广旅局

  名城旅游推出“景空间、月空间、艺空间、乐空间、游空间”五大空间

  “文化是扬州最为显著的城市标识,文物是扬州不加粉饰的历史记忆。刚刚印发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总体方案》及八个专题行动方案对塑造古城文化品牌、加强保护传承、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等内容提出了更高要求。”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沈文杰说,该局将全力打好活化传承、融合发展、数字赋能组合拳,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古城文物,启动扬州城遗址保护规划修编工作,切实保存古城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和功能的延续性,守住古城“文脉”与“人脉 ”。更大力度推进古城保护传承,重点实施文物挖掘、遗址保护、文物抢救三大工程,对全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沿革、建筑形式、保存现状及管理使用等进行梳理,加快推进南门遗址保护设施等改造提升工程,不断提升扬州城市有机更新的辨识度。更高标准推进文物活化利用,在保障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卢氏盐商住宅、二分明月楼等现有古建资源,连片打造主题性文博场馆和高品质文旅场所,增加参观游览、科研展陈、文创设计等功能,着力构建多层次文化展示体系。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各类资源,以古街古巷、老字号、非遗工坊为重点,线上线下举办“好运集”非遗集市等特色活动,扎实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活动,催生古城文旅消费市场新空间。持续丰富名城旅游业态模式,重点推出以展示名城全域旅游形象的“景空间”,以瘦西湖夜市、皮市街等为代表的古城夜消费的“月空间”,以展现扬州曲艺、评话、扬剧等地方文艺资源的“艺空间”,以亲子研学、休闲度假为主打的“乐空间”,以“古城+旅游”“古城+文创”等为代表的“游空间”。

  (来源:扬州日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