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睢宁围绕资源利用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生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农产品质量优质化,创新构建了以秸秆收储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循环利用为纽带的循环利用全产业链。官山镇是“国家级农业示范园”“睢宁县全域生态循环农业特色园区”,今年将争创国家绿色农业发展先进示范区。
在生态循环农业飞速发展的今天,过去废弃的秸秆成为增收的资源,畜禽集中养殖产生的粪便成为种地的“宝贝”,这样的转变是如何发生的?一起了解!
“一根秸秆”催生多产业
小麦颗粒归仓后,满地金黄的秸秆成为夏收的“主角”。烈日下,收割机退场,打捆机入田,散落的秸秆被机器压实、打捆,变成一个个圆柱形的麦垛,最后被运走。
它们要去哪儿?跟在它们的身后,我们来到了官山秸秆收储中心。这些日子,农用车司机周正勤每天都要拉20多车秸秆送到该秸秆收储点。“一捆秸秆不低于200公斤,运费7元,我的车一次能装8捆!算下来,一天平均能挣1200余元。”汗流浃背的他说起这些日子的收获,笑容满面。
为什么曾经被当作垃圾的秸秆变得这么值钱?因为它如今有了许多大用场,能成为养料。
官山镇农业龙头企业——江苏众友兴和菌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部分秸秆的终点站。因为小麦秸秆粉碎后,同动物粪便一起发酵,就可以为食用菌的生长提供养料。用它作为基料种植的双孢菇菌盖雪白、菌肉肥厚。每年,众友兴和菌业科技有限公司都要“吃掉”6万吨左右的秸秆。
能做成饲料
距离众友兴和菌业科技有限公司不远,徐州永浩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争抢”秸秆的大户。在永浩牧业5.4万平方米的标准奶牛圈舍里,奶牛正津津有味地进食。
永浩牧业总经理徐云是这里的“大管家”,他告诉我们,小麦秸秆富含的粗纤维和其他营养成分,可以部分代替燕麦草、羊草,供奶牛食用。不过小麦秸秆适口性不好,需要同燕麦草、羊草搭配做成饲料。
他算了一笔账:“燕麦草如果从甘肃、内蒙古等地购入,每吨将近3000元,羊草从黑龙江购入,每吨1800元左右,还要加上运输费用。我们在本地收购麦秸,每吨价格不到600元,可以极大节约饲料成本。”今年,永浩牧业收购了1.5万吨小麦秸秆。
能制作营养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秸秆也是如此。
众友兴和种蘑菇废弃的菌渣,被路过的90后程震看上了。“我前些年在外打工,听说菌渣可以做种花的营养土,我就想试试。”程震注册了星米达商贸有限公司,将菌渣与动物粪便等混合发酵,做成营养土,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
赶上营养土销售旺季,程震每天能接到上万份订单,“九米六的厢货来拉快递,一次要来好几辆。”目前,官山镇有营养土企业约20家,每年销售营养土1.5万吨,消耗菌渣3万吨。
依托众友兴和菌业等3家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开展秸秆基料化利用;依托长青生物质发电企业和沼气设施,开展秸秆能源化利用;依托全县16家专业化养殖企业和饲料生产企业,开展秸秆青(黄)储……这就是睢宁近年来探索秸秆多元化综合利用的成果。
“我们镇成立了嘉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由农业公司牵头与辖区需要秸秆的公司签订秸秆供应合同,将秸秆统一打捆售卖。仅秸秆收储这一项收益,每村集体经济收入就近30万元。”官山镇党委副书记杜健和我们分享增收的喜悦。如今,仅靠官山本镇产出的秸秆,已经满足不了镇内企业需求,周边很多镇也都积极将秸秆往官山镇售卖。
随着全县400个村级秸秆收储点的建立,48家专门从事秸秆收储利用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成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更加规范,整个产业链蒸蒸日上。
“粪污”成为“抢手货”
农家少闲月,夏种之后忙施肥。午后,官山镇种植大户刘一坤头顶烈日来到承包的玉米地里察看玉米长势。这里的玉米秆径粗壮,叶片宽大。他告诉我们,这块地可不一般!“这是充分发酵后的湿粪浇灌出的农用地,肥料用量减半,同时肥效持久,养分全面,含有丰富的氮磷钾。”
今年,刘一坤新承包了约300亩土地,200亩种植了大蒜,100亩种植了玉米。需要施肥时,他就到附近的江苏智勤牧业有限公司免费运回肉鸭粪水浇地。
“现在鸭粪肥水可是‘抢手货’,用它种出的蒜长得又肥又壮。”刘一坤来到大蒜收储点,手里掂量着今年新收的大蒜算了一笔账:用了肥水的土地,比传统的施肥方式每亩可节省200多元,大蒜产量也能提高不少,平均每亩地收成比以往要多1200多元。
“我们将肉鸭养殖产生的鸭粪处理好后进行干湿分离,附近种植户可以根据需要免费拉走作为肥料壮地,我们也可以节省处理鸭粪的资金。”江苏智勤牧业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张东田介绍了这一双方受益的举措。
不只是玉米,官山镇经济苗木种植基地里的苗木也在生物肥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夏风吹过,基地卷起层层碧浪。这个基地也是官山镇农业循环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由徐州友林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
“生物菌肥进入基地后,通过水肥一体化系统会准确地输送到每一棵苗木的根部土壤区。在节省肥料开支的同时,促进林木生长,达到变‘粪’为宝的效果。”公司的负责人杨昌强介绍,畜禽粪便变成生物肥进入树林,既促进了树木的生长,又可以消耗大量养殖粪水,为周边养殖业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除了肥水还田,官山还有一个农业废弃物“清道夫”——官山镇畜禽废弃物处理中心,该项目由该镇农业公司徐州友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运营,镇里所有的农业废弃物都会在这里进行处理。
在这里,种植、养殖产生的废弃物经过无公害化处理、陈化、粉碎等流程,最终变成营养土进行线上销售。公司负责人岳喜云介绍,每天有30万吨畜禽粪污在这里变废为宝。
畜禽粪便变成有机肥古已有之,今人在此基础上科学规模化处理,将放错位置的资源归位,为农业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如今,睢宁县已经建成4家粪污处理中心,分别位于官山镇、岚山镇、魏集镇、邱集镇。每年有80万吨畜禽粪污在这些地方变废为宝,年产值达2.08亿元。
“世上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在睢宁得到了验证,也成了睢宁绿色农业发展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