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年阔步前行,大地无边光景;风吹麦浪,丰盈大国粮仓;产业兴旺,筑牢发展基石;山水入画,留住美丽乡愁;和谐文明,照耀幸福家园。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省文明办、省农业农村厅、省住建厅、省文旅厅共同主办“行走新时代鱼米之乡”融媒体新闻行动!见证乡村巨变 ,续写奋斗华章!
7月12日傍晚五点,扬州高邮市界首镇京杭大运河畔,“行走新时代鱼米之乡”融媒体新闻行动的一场江苏广播大蓝鲸直播正在进行,界首地方志撰写者曹德存和主持人林璇,漫步古运河畔,对界首镇与运河的渊源娓娓道来。
高邮界首镇,因为地处高邮、宝应、金湖三县市的“交界之首”而得名,这里有穿境而过的大运河、有历史悠久的老街巷。
界首镇大昌村是全国第二个东方白鹳保护地。东方白鹳,又称鸟界“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截至目前,全国数量约9000只左右。每年冬天,它们会从遥远的北方飞来高邮越冬。待到春暖花开,再成群北迁。
近几年,随着界首湿地环境越来越好,留在大昌村安居繁衍的东方白鹳多了起来。今年,江苏境内观测到的第一对“生娃”的东方白鹳就在大昌村。
2022年1月19日,这对东方白鹳在大昌村的50多米高的输电铁塔上产下第一枚蛋,之后又连续产下四枚。2月24日,5只小东方白鹳相继破壳。虽然其中一只鹳宝宝因为天气原因不幸夭折,但这其乐融融的一家子还是让大昌村人激动了好久。
鸟儿和人一样,安家得选好地方。高邮自然资源局界首国土资源所主任王旭介绍,东方白鹳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空气、土壤、水质等因素,都会影响它们的驻足时间,更别说孵化幼鸟了。这一次,这对东方白鹳不仅在大昌村繁育下一代,孵化更比往年提前了三个月。
据相关部门统计,今年高邮地区又有50多只东方白鹳没有和其它白鹳一样返回北方,曾经的“候鸟”如今成了“留鸟”,只因这里的生态好。
不仅如此,这里还有真心爱鸟的大昌人,一起为鸟儿守护高压铁塔上的家。
东方白鹳的粪便落在高压线下方的绝缘子上,很容易引起线路放电,导致跳闸。这里的国网扬州高邮供电公司专门为它们安装了2000多块防护挡板,还搭建了好些人工鸟巢,当地还成立了“鹳驿站”志愿者服务队,体贴细致的管家式服务,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流连忘返!
筑牢乡村生态底色,打造“新时代的鱼米之乡”,外出发展的能人们也回来了。大昌村网络主播曹连标,是附近远近闻名的葡萄大王,2018年返乡创业。他说,自己成立连标农业直播间,就是要把家乡的土特产和千年古镇界首的风貌通过直播平台推向全国。
曹连标的直播间不大,设备却一应俱全
种葡萄,也种草莓、火龙果和柑橘,这些其实都不稀奇,而曹连标的葡萄园是个“生态大观园”。
上层葡萄架,滚圆滴翠的葡萄已经挂果,下层长条形水池,油绿的苔藓下,养着青蛙和泥鳅。青蛙泥鳅的粪便,为葡萄提供有机肥,葡萄则替它们遮荫,泥鳅负责松土,这种绿色生态的三层套养模式不仅节约了空间,收益也很可观。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方曦 江苏广电扬州中心站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