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NBASS纳米超构材料在国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占有率接近4成,广泛应用于众多安卓手机品牌的高端机型。”在位于镇江新区的贝斯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实验室,经理姜文杰自豪地告诉记者,即使在上半年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企业依然一刻不停搞研发,最近更是与国内重点院所达成合作,计划强强联手进一步扩大产品的应用范围。这也是镇江新区聚焦产业优势,积极引导区内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所取得的成果。
贝斯特新材料主要从事关键声学及光学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声学增强材料、电子粘结剂等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在落户镇江新区的5年里,姜文杰感受最深的就是职能部门对企业技术研发无微不至的关心。“省市和新区都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前期苦于公司缺乏专业人员,无法对政策进行正确解读和对号入座。”姜文杰说,在把这一情况向镇江新区科信局反馈后,部门第一时间安排专人对接,将政策汇编打包送企,一对一解读政策,手把手帮助申报,把人“找”政策变成了“政策”找人。他表示,得益于如此优质的发展环境,企业正在积极拓展声学、光学、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先进材料的研发,接下来会不断丰富产品线,逐步建立强大的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平台,稳步向行业领先的材料科技平台型企业迈进。
自我定位为“小而美”的镇江康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研发生产冷藏车的厂家之一,近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企业依托自身体量优势和过硬的技术实力,调整竞争赛道,加速转型升级,在应急保障、卫生医疗、通讯指挥等业务范围均取得了亮眼成绩。
在企业一线装配车间,工人正紧张忙碌着,公司常务副总谢巍告诉记者,康飞研发生产的移动实验室已从科研论证转为实战应用,当前产值基本占到企业总产值的50%。“车厢内所有的环境控制都是智能化、一体化的,具备高系统集成性,无论是温度、湿度、压力、负压梯度,还是人流、物流、水流、气流,都实现了高度可控,各类设备仪器也进行了科学合理布局。”谢巍表示,企业从2005年就开始相关产品的研发,依托原有的技术沉淀,疫情期间,集中人力物力加大关键领域的技术攻关,在较短时间内就产生了可观的市场效益。
今年,在镇江新区科信局高效服务下,规模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的信心越来越足。“工作人员经常打电话询问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并会结合我们反馈的问题,从政策、服务、资源调度等多个层面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负责企业项目申报工作的张女士告诉记者,从财税优惠到产业动态,镇江新区科信局都会及时将重点政策、详细解读发布在政企微信群中,让企业申报项目、争取政策更加精准有效。
当前,镇江新区已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库,设立服务专班,广泛开展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一系列的精准服务。下一步,镇江新区将引导更多中小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强自主创新、深耕细分市场、塑造核心竞争力,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来源:江苏广电镇江中心站/丁峰 通讯员/戴玉玲 范昀 编辑/俞思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