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号召,河海大学南京江宁校区和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参与节水型高校建设,最近,这两所学校先后获评水利部节水型高校,在节约水资源方面,他们都有哪些妙招呢?
叠翠山是河海大学南京江宁校区内一个占地三万多平方米小山,山体四周设置有降雨径流收集地下管网,最终雨水汇集到隐藏在这片绿地下的小型水库,水库库容在两千立方米左右。校方通过物联网技术,把水库、泵房、喷灌设施做成了智能化灌溉系统,可以满足整座山的绿化灌溉需求,而且所有功能都可以在手机或者电脑端控制。河海大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徐俊增教授介绍说,合理利用库容的情况下,地下水库可以调蓄一两次降水,需要水的时候把它用掉,降雨的时候再把它蓄起来,一年里面它的调节功能可能发挥五到六次,这样就有接近一万立方米的雨水在这个区域里用掉。
除了叠翠山智能化灌溉系统,该校区还有节水园智慧灌溉系统、实验室循环用水系统等多个节水系统。而校园东片区的雨水通过管道全部汇入到东湖内,又形成了另一个智能管控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湖体水质,并对湖水进行综合化利用,减少学校对市政供水管网的依赖。河海大学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主任娄保东说,东湖一年节水可以达到10万立方米左右,能为整个江宁校区节水达到10%以上。
在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宿舍,智能化节水系统可以让学生们根据实际需求量使用洗澡和饮用的热水,避免浪费,操作非常简单。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后勤安保处副处长李尚富介绍说,学生通过手机控制洗澡水的开关,4分钱1升水,如果正常使用,一个学生洗澡在1.5元到2元钱一次。而在饮用热水方面,设备也联网了,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关注自己的水打了多少、收费多少,就不会存在过去因为不限制导致的长流水现象。
南京市江宁区水务局水政水资源科副科长董静介绍,河海大学江宁校区和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近期都被遴选为节水型高校典型案例,相关的节水经验也会在其他高校和单位推广。此外,根据水利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印发的《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节约细节需要注意。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洗漱的间隙要及时关闭水龙头,来控制水量和频次;适量使用洗涤剂等洗涤产品,减少冲淋用的清洗用水;日常还要关注一下节水的生活器具,关注它的水效标识和等级,及时检查家里供用水的设施,及时更换和淘汰不合格的用水器具。每位公民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从生活节水的角度都可以为我们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来源:江苏公共新闻频道/周会峰 刘小慧 编辑/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