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6日),记者从“勇当排头兵、奋进向未来”盐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盐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2019年盐城黄海湿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1年,盐城市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去年,盐城环境空气质量位居全省领先,连续 10 个月位列全国前 20 名;东台条子泥岸段被评为全国首批 “美丽海湾(岸段)”。今年 6 月,盐城获评“国际湿地城市”。

沿海生态文明建设亮点纷呈。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国第14 处、全省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全国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空白;盐城黄海湿地遗产地生态修复案例被 2021 年全球生物多样性大会评审为“100+ 全球特别推荐案例”;东台条子泥作为江苏省唯一入选生态环境部 “2021 年美丽湾滩优秀案例” ,成为全国首批四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之一;高水平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以市域为单位成功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为 2021 年江苏唯一、全省第四个成功创建的地级市。今年 6 月,盐城被评为“国际湿地城市”。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卓有成效。盐城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统筹推进环境治理,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PM2.5 年均浓度由 2016 年的 43 微克 / 立方米,到去年降为年均浓度 28 微克 / 立方米,全省最优,创江苏省有数据记录以来设区市的最好记录;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由 2016 年的 77.9%到去年增加到 87.4%,较“十二五”末提高 15.3 个百分点;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由 2017 年 67.6%提高到去年的 94.1%,高于省定目标 7.8 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该市提前一年完成大气减排目标。2022 年上半年,该市 PM2.5 平均浓度为 32.3 微克 / 立方米,全省第三;优良天数比例 77.9%,全省第二。

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质效提升。该市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为抓手,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执法效能不断提升,“十三五 " 期间,该市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 4049 件,累计处罚金额 3.8 亿元。持续开展“绿盾”行动,重点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红线保护,严肃查处在生态红线内违规开发建设等行为,同时严把环境准入关口,落实“三线一单 " 分区管控机制,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该市已初步形成“ 一中心两区域多站点”的监测体系和“大数据 + 指挥调度中心 + 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执法运行模式。


“水清湾美、鱼鸥翔集、人海和谐” 。盐城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彬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该市将切实担负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以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为目标追求,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走在全省前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来源:江苏广电盐城中心站/沈春良 通讯员/祁宗华 编辑/蒋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