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接地气的“黑科技”,这场展会全集齐了!

2022年07月06日 19:16:3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蔬菜放进地铁站灯箱里卖,农户种地、施肥用上区块链技术,还有替农户巡田的“变形金刚”……今天(7月6日),2022中国(南京)数字乡村暨智慧农业博览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开幕,记者“抢鲜”探馆,感受时下最接地气的农业“黑科技”!

  展会现场,一个全玻璃围起的紫色空间引得不少观众驻足观赏。透过玻璃,人们可以看见一层层水培蔬菜在LED植物灯照射下旺盛生长。

  这座由中科三安提供技术和设备建设的蔬菜种植空间,被称作“植物工厂”。与传统蔬菜种植相比,“植物工厂”具备诸多明显优势:无需占用大面积的土地,且不受环境条件限制,可在城市停车场、地铁站等室内空间进行大规模生产。目前,江苏南京、南通、镇江等地就有不少的“植物工厂”,它们正用工业思维带动传统农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其中,中科三安正探索“传统大棚+科学实验室”的模式。

  “我们向南京输出的第一个技术方案位于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占地1000平,主要探索方向是‘大棚+植物工厂’;另外一个实验方案是‘农业+光伏’,我们在‘植物工厂’外架设了大面积的光伏板,农业生产出来的蔬菜实际上是通过可再生能源,即光能转化成电能,电能再转化成生物质能。”中科三安市场推广部经理洪祯荣介绍。

  “这是一个农田巡检机器人,它的伸缩臂搭载不同的传感器,可以直接伸到田块里去。”在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展区,有一台外形酷似坦克的农田巡检机器人。展区介绍人郭彩丽说,这是南农智慧农业研究院最新研发的智能设备,其融合了机器人和近地面作物生长监测技术,可以多尺度、多角度地获取、分析麦情信息,并能实现远程控制和展示。这台农田巡检机器人构架紧凑,机器人的机械臂具备自动升降与折叠功能,“目前,该机器人正在进行小区域的示范,将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进一步完善,未来有望在高标准农田上实现大范围行走。”

  让这些农业界的“变形金刚”在农田里实现精准行走,离不开一个“法宝”——北斗系统。江苏北斗农机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白岚告诉记者:“目前,江苏北斗农机科技有限公司服务的农机设备近10万台套,累积监管的作业面积3亿多亩,监管的财政补贴近百亿元,农机作业监测稳居全国前三。”

  此外,农户种地、施肥还用上了区块链技术,来提高溯源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数据。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展台,记者扫描“苏农科——农科院大米”外包装上的二维码后,能看到大米从育秧、插秧、抽穗到采收等各个环节的信息。而这些信息,都是种植户自行通过手机小程序,对作物拍照后一键上链。展台负责人介绍,相较于传统的生态管理和追溯系统,数据上链后不可篡改,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目前已登记的区块总数超244万。

  记者了解到,2022中国(南京)数字乡村暨智慧农业博览会是全国首个数字乡村博览会,以讲述“场景”为核心,展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最新智慧农业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示范方案。据悉,展会将持续三天。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丁凤云 刘正则 孙昕 编辑/赵梦琰)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