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健康】老人有肌肉,才有“老来寿”

2022年07月04日 09:10:52 | 来源:扬子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老年人还是瘦一点好,肉一多,高血脂、脑梗等各种疾病就都来了。其实,这样的观念需要更新一下。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会老年医养与生命质量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鲁翔提醒,60岁以后的老年人肌肉流失快,尤其要小心肌少症,老年人肌肉过少,很容易让机体陷入恶性循环。要预防老年肌少症,年轻时就得给身体打好底。

鲁翔,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会老年医养与生命质量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医学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临床工作近四十年,在心脑血管病防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老年健康保健等方面有较高造诣。

老年人肌肉少,也是一种“病”

  人瘦一点,问题不大,甚至对老年人来说还是件好事——这是很多人的想法。还有很多老年人,因为担心血脂等问题,从五六十岁开始就对饮食控制特别严格,鱼肉都不敢吃,整个人也变得干瘦干瘦的。这种状态,在医生看来并不健康。

  “以前老百姓会说,千金难买老来瘦,这句话在人均寿命只有五六十岁的时候是非常正确的,但现在江苏人均寿命已经超过了76岁,门诊上八九十岁的患者越来越多,甚至还有不少百岁老人,这意味着很多老年病会大量出现。老年人太瘦肌肉太少,会带来很大问题。”鲁翔表示,肌少症也叫肌肉衰减综合征,是一种与年龄增加相关的骨骼肌减少、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减退的综合征。判断是否是肌少症,不是靠肉眼判断胖瘦,而是有一套系统的检查,可以测量身体成分、测量肌肉维度、测量握力以及步速等指标,来判断肌肉量与肌肉质量,进行综合诊断。

  一些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人,肌肉量不达标的比例大约占到15%-20%左右。以前老年患者、医生都会比较关注身体的代谢问题、脏器的功能,但近几年在临床上,肌少症越来越受到关注。

图源:视觉中国

肌肉太少,身体会陷入恶性循环

  肌少症听起来只是肌肉不够,但它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人的寿命。

  鲁翔介绍,对老年人来说,“健康”不意味着没有疾病,随着年龄增长,疾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但老年人有高血压、糖尿病,甚至脑部有腔隙性梗塞等等,大家依然可以带病生存,能自己照顾好自己,甚至生命质量也能保持在一个不错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同样可以被称为“健康”。但是肌少症会打破这种平衡,让健康状况急转直下。

  鲁翔提醒,肌少症首先会带来活动能力的下降,肌肉少了、身体没劲、会出现站立困难、步伐缓慢等状况,还容易发生跌倒。一旦合并有骨质疏松,情况还会更糟糕,肌肉减少和退化,会加重骨质疏松、关节炎等疾病的发展,一旦跌倒更容易骨折,恢复起来也特别困难。肌肉衰减还会影响到血糖调控能力、血脂代谢能力等,是诱发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生活能力下降甚至卧床不起,也容易使老年人心理状态失常,出现焦虑、抑郁、暴躁等问题,让身体陷入全方位的恶性循环。

防衰,要在年轻时就给身体“打好底”

  肌肉的衰退发生在几岁?六十岁?五十岁?正确答案要早得多。鲁翔教授告诉记者,人的骨骼肌大约在30岁的时候就达到峰值。40岁以后,每10年下降15%,70岁以后每十年下降30%,80岁以后每十年下降50%。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是在加速度丢失的。

  “肌少症是一种进行性的疾病,它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鲁翔教授认为,我们应该做的,不是等到确诊肌少症之后再来干预,而是要将防治的关口提前再提前,主要做两方面的努力:一来肌肉量丢失不可避免,那就在年轻时就给身体“打好底”,让肌肉的峰值尽量高,这样即便丢失同样的肌肉量,和别人相比,你的肌肉量仍然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二来通过饮食、锻炼等健康生活方式减缓肌肉丢失的速度,让肌肉量下行的曲线尽量平缓,避免“断崖式”下跌,给身体带来摧枯拉朽般的负面影响。

遛弯、广场舞……可能只是在做无效锻炼

  肌少症,有药可医吗?

  鲁翔解释,发生肌少症的原因非常多,因此治疗起来,诊断就显得特别重要。“有些人的肌少症只是因为饮食不得当,单纯的营养不良,那就得改变饮食习惯,有的是因为基础疾病造成的,那就得先治疗原发疾病。当然,老年人的肌少症通常不会只有一个原因,是综合因素导致的结果,但也能找出主要的原因来,对症治疗。”鲁翔表示,在某些情况下,医生也会给予一些药物,比如说可以增加蛋白合成的雄性激素等等来帮助患者增加肌肉。

  运动处方也是肌少症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老年人锻炼不得法的情况也比较普遍。很多老年人遛个弯、跳下广场舞,就觉得是完成锻炼了,其实远没有达到有效锻炼的标准。“对增肌最有效的应该是抗阻运动。”鲁翔表示,抗阻运动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力量训练,通过身体对抗器械带来的阻力,来提高自己的肌肉力量,主要包括举哑铃、俯卧撑、仰卧起坐、器械练习等。抗阻运动不仅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和质量,更能延缓运动功能丢失、强壮骨骼和关节。老年人进行合理的抗阻运动能有效预防肌肉减少症,防止由于身体跌倒导致的各种意外伤害。在家就能进行的抗阻运动,使用一条弹力带就可以完成。

肌少症有征兆,注意4个信号

  急剧消瘦

  生活饮食正常,又没有疾病的前提下,体重进行性地下降,也就是越来越瘦。

  不想动弹

  感觉肌肉疲劳无力,没有劲了,活动量减少了,总是觉得累,老想坐着,没有力气。

  走路步伐不稳

  拖着步子,容易摔倒,为什么说“人老先老腿”,就是腿部肌肉萎缩了,肌肉流失了。

  蝴蝶袖和蝴蝶背

  蝴蝶袖也是人们常说的“拜拜肉”,就是人们展开双臂时,没有肌肉支撑双臂脂肪下垂,似蝴蝶翅膀一般;还有些人出现蝴蝶背,这也是肩胛肌肉松弛的表现。同时“自摸”可以发现,胳膊和腿上的肌肉越来越少了。

  遇到以上四种情况之一,就需要到老年病科就诊了。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供稿)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