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仍在持续。炎炎烈日下,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或头顶烈日高空作业、或在田野间挥洒汗水,用坚守诠释职业责任和担当,他们的身影,是这个夏日里最动人的风景。
【建筑工人:230米高空斗酷暑 用汗水诠释担当】
张玉良是南京仙新路过江通道A1标南塔钢筋班的班组长。前不久,过江通道跨江大桥南塔顺利封顶后,他和工友的作业点就挪到了230米的高空不仅要面对阳光直晒,还要随时克服大风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

中交路建南京仙新路过江通道A1标南塔钢筋班班组长张玉良说:“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完了,现在准备开始绑第二层钢筋,我们就是早上上班上得早一点,下午上班上得迟一点、下得迟一点。”

中交路建南京仙新路过江通道A1标南塔现场施工负责人王斌说:“我们现场设置了一个休息室,里面备了凉茶,给施工人员送一些防暑降温的药品。”
南京仙新路过江通道位于八卦洲长江大桥和栖霞山长江大桥之间,建成后,市民开车从南京栖霞大道到江北大道只需约10分钟。为了让群众尽快享受到便捷,这群建筑工人们正用汗水保证着工程进度。目前,过江通道南塔上横梁已完成首次混凝土浇筑,为大桥的上部结构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研育种人:把成绩写在骄阳下】
同样坚守在烈日下的,还有农业科研育种人。眼下正是水稻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在盐城市盐都区农科所,科研人员王敏和同事正在试验田里进行定点查苗工作,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数据,科研人员在实验田里一站就是半天。空旷的稻田,毫无遮蔽,上午10点不到,田间温度就上升到40度以上。穿梭在泥泞难行的田间,汗水不断顺着头发往下流,但王敏依旧认真细致地记录下每一个数据。

盐城市盐都区农科所水稻组科研人员王敏说:“手臂上就是无论你怎么做防晒,基本上都没有什么效果的,尤其洗澡的时候还会火辣辣的疼。”

盐城市盐都区农科所水稻组科研人员远晓说:“农业科研育种工作就是如此,只要能把水稻科研育种事业搞好,我认为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井下“蛙人”:身背数十斤装备 确保汛期安全】
每一个坚守的身影,都是烈日下最美的风景。王海是常州武进的一名市政管网养护员,进入主汛期后,他和同事每天都要逐一排查辖区管网,遇到淤堵情况,就要穿戴好潜水服下井疏通,而这套被成为“蛙人套装”的衣服,足足有几十斤沉。
井下不仅气温难闻,而且密不透风,作业环境犹如在“蒸桑拿”。当王海返回地面脱下潜水服时,衣裤早已被汗水浸湿。而在常州,每天还有近百名“井下蛙人”,为保障汛期安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当地水利部门也利用人机结合的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据了解,目前,江苏各地市政部门已陆续完成对城市管道的疏通养护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周杨杨 田甜 李洋 供片台/盐都台 常州台 编辑/刘琳)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