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旅游业遭受“重创”。当前,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一系列文旅纾困政策持续落地,不少文旅企业在逆境中修炼“内功”、努力创新,江苏文旅市场呈现加快复苏的景象,发展信心持续增强。

江苏台记者毕然:这里是南京江宁佘村,它被称为“金陵古风第一村”,几个月前这里还十分冷清,可如今慢慢变得热闹了起来。游客多了,旅游从业者们也变得更有信心。
南京市江宁区佘村岳群青民宿负责人陆地问顾客:“王女士您好,您大概几点过来呢?请问是否要在我们家用餐?”

陆地在当地经营一家民宿,主打东南亚异域风情体验。一个多月前,她还在望着安静的村庄和民宿外的青山发愁。不过这段时间,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来民宿体验的游客越来越多。
陆地说,订单量每周能达到70%,入住率比去年前年都有所提升。
3月份以来受疫情影响,村里没有游客,民宿只能暂停营业,不仅没收入,还要承担水电、房租等各种开销。就在运营举步维艰之时,阶段性社保费减免和缓缴等政策及时出台,经营者们这才勉强松了一口气。陆地告诉记者,歇业期间,她一直在琢磨着如何升级民宿体验。她认为,要想快速恢复经营,价格优惠并非长久之计,而是应该做出差异化的特色产品,来俘获客户们的心。

陆地说:“比如说我们泰国菜制作,在这我们可以教小朋友做芒果糯米饭,用芭蕉叶来做一些菜肴,端上来给自己的妈妈。还有就是定期我们会找一些外面的健身教练过来,在水里面教大家做健美操。在这儿,尽情的欢笑、唱歌、跳舞都是可以的。”
恢复营业后,民宿开发了新的东南亚菜系、推出泰式spa体验,并对健身房、游泳池、儿童乐园等院落景观、硬件设施等都进行了优化升级,为游客们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

外国游客也感叹,很放松,很好。

南京市民张女士说:“其实还是蛮舒服的,平时都是在城里面上班嘛,然后工作也比较忙,到这边就感觉完全切换了一种生活情境。”
疫情给民宿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很多原本准备出远门旅行的人,会选择来到乡村短途游。抓住眼前的机遇,佘村还打造了2300平方米的民宿基地,周边的特色农家乐、游乐园、明清古建筑群等乡村旅游配套业态与民宿集群联动,形成了集吃、住、娱、购、行于一体的完整旅游链条。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佘村所在的南京江宁区共接待游客6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5亿元,旅游收入恢复至往年同期的95%左右。其中,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17.88万人次,较往年同期增长38%,生态乡村、非遗民俗、户外露营等文旅项目产品广受欢迎。眼下,经营者们正计划打造多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出“微度假”目的地,让游客们停留的时间更长。

南京东山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艺婷说:“做了特别的定制化的这样一个计划,比如说有亲子游的这样一个路径,包括还有夕阳红的路径,以及根据这种一日游或者两日游的不同的这种需求,我们制定出不同的线路,希望能够提高他们的体验感。”
【创新突破“蝶变”升级 江苏文旅复苏按下“快进键”】
南京江宁佘村正在回归的烟火气,正是我省文旅市场恢复发展、创新发展的生动写照。放眼全省,我们发现无论是旅行社、旅游集团,还是主题乐园、景区,诸多文旅企业都在不断尝试升级产品与服务,寻求新的增长点,持续推动转型发展,一系列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新玩法,加速着旅游业“回暖”的步伐,提振着文旅市场发展的信心。相信在疫情得到有效管控、政策效应持续发力等多重利好因素叠加下,“诗和远方”将相融共生,“水韵江苏”将迸发出更强劲的活力。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毕然 李栋 供片台/江宁台 编辑/刘琳)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