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来自1997 | 香港青年陈晓畅:“回归宝宝”学中医

2022年06月30日 08:00:0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他们,出生于1997,恰逢盛世,与香港特区同岁;他们,成长于1997,经历巨变,与时代同步伐;他们,发展于1997,怀揣理想,与祖国同心跳。廿五年过去,他们身上留下鲜明的时代印记。躬身前行,服务祖国建设是他们共同的选择。

  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江苏广电总台我苏网《你好!我来自1997》融媒体报道策划今起陆续推出系列微纪录片,用真实的镜头和细腻的笔触展现青年人鲜活的成长故事和精彩的奋斗经历,深刻记录他们与祖国同心共进、追逐美好未来的赤诚梦想。

  凤凰花开的六月,香港女孩陈晓畅迎来她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毕业季。

  最后一次走出实习的诊疗室,道别朝夕相处的同学,拥抱谆谆教诲的老师……“笑”始终在她的嘴角飞扬,与六月的阳光一样灿烂。

  爱笑,是这个香港女孩身上最显著的特质。从香港远赴南京学习中医并不是一条容易的路,但这份自信与乐观,让陈晓畅在五年时间里,从一个“中医小白”飞速成长为一名“优秀毕业生”。

  生于1997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注定让陈晓畅的成长伴随着时代的印记。虽然她没有机会亲身感受香港回归的历史性一刻,但父母的讲述、书本与报道、每一年举办的庆典活动,都愈发令她感到自己与特区同岁“有种非常幸运的感觉!”陈晓畅爸爸说,在香港回归的那一天,他在街头和许多人一起欢庆回归的珍贵瞬间,在记忆里还清晰如昨。回归之后,两地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十分便利,这也为陈晓畅之后来内地求学奠定了基础。

  立志杏林,她千里赴宁学中医

  陈晓畅学中医的想法萌芽于中学的一次意外扭伤。当时,爸爸带着她去了一间跌打馆,年幼的她尽管不懂什么是穴位经络,但是医生的“按按揉揉”,让疼痛马上有所缓解。这让陈晓畅对中医产生了最初的好奇与向往。

  之后,家楼下又新开了一家中医诊所。每次经过的时候,她常常能看到诊所里坐满了慕名而来的患者。好奇之下,她开始观察这家诊所医师的诊疗,望闻问切,越看越觉得有趣,越看越想深入学习,陈晓畅心里“学中医”的想法渐渐清晰了起来。在得知诊所医生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这所在香港认可度颇高的院校之后,她的目标更加明确了——我也要去这里读书!她和家人商量决定,用一年的时间准备港澳台联合招生考试,远赴内地,来到南中医攻读中医专业。

陈晓畅与朋友在图书馆自习

  热爱可抵万难,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明确且坚定目标的晓畅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由于此前陈晓畅在香港和内地皆有学习和生活的经历,所以她对两地教育方式都颇有了解,“内地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比较严格,香港的教育相对自由一些在备考过程中,她聪明地把香港和内地的学习模式结合起来,自己对照学习需求挨个找适合的补习班、材料,制定严格的学习任务周期表,在每段时间里充分学习不同的内容。每当遇到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学习难关,她选择站起来“笑一笑”给自己打打气,然后开始逐一攻克。一年后,她终是不负星光,拿到了心仪已久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录取通知书。

  找对了努力的方向,陈晓畅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五年本科学习中,不仅在校学习成绩优异,还担任了班长一职,更是拿到了校级一等奖学金、宝钢港澳台优秀学生奖学金等。来内地读中医的选择,改变了她的人生方向,像漫天星光洒在地上,她俯首捡起属于自己的那一束光,紧紧把握。

  香港回归祖国之后,内地高校招收香港学生的院校数量也越来越多,目前已形成多元招录模式。更多香港青年有机会来到内地求学、深造,为实现人生理想找到更广阔的空间与机遇。

  异乡心安,她在内地收获温情

  “在南京度过了最重要最美好的五年,南京成就了一个全新的我。”说起在南京生活最深的印象,陈晓畅的回答是,温暖。她在这个城市接触到的第一个陌生人,是她第一次来宁迷路时求助的路人。当时,那位路人耐心地一直陪着陈晓畅和家人找到正确的地方之后,才离开。这让她对南京有了一个温暖的初印象。

毕业典礼结束后,陈晓畅与班主任金瑛老师合影留念

  另一个温暖的人是陈晓畅的班主任金瑛老师。每次见到陈晓畅,老师都会像叮嘱家中女儿一般,关心她在外实习的安全、在校的学习情况,事无巨细地给予关心。去年中秋节,因为疫情影响,陈晓畅无法回到香港与家人团聚,金瑛老师特意叫上她去学校,与留校的同学们一起庆祝节日。明月当空夜,天涯共此时,即使没有在家人身边共度佳节,但陈晓畅却觉得,能与老师、同学们在一起,也是一种幸福的团圆。活动快结束的时候,班主任拉着她的手说,第一次与家人分开这么久,别太想家,我们都在身边。那一瞬间,陈晓畅真切感受到了在异乡的温情。

陈晓畅与在南京认识的朋友聚餐

  探店、露营、打游戏……点开陈晓畅的朋友圈,每一张活力四射的合照里,她都笑着被一群朋友簇拥着。在南京学习生活的五年,她也收获了很多珍贵的友谊。在大一的时候,陈晓畅学习有些吃力,这也让她怀疑自己是不是适合这个专业。那时,是同桌每天鼓励陪伴她学习,分享自己的笔记和学习经验,帮助她找对方法。最终,陈晓畅的成绩获得了质的飞跃,与同桌的感情也越加深厚,在此后的学习中她们经常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总是笑容多多、元气满满的晓畅,在南京的学习和生活中克服了一个个难题,也收获了良师益友。其间,她还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江苏高校港澳台大学生交流营等一系列两地交流活动,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通过参与各类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1997”在陈晓畅心中所代表的深刻意涵,逐渐清晰起来。与香港特区同岁,与时代发展同步,这是陈晓畅这一代青年人的幸运,她更将这份运气转化为心中的使命感与肩头的责任——让内地深厚的中医药积淀在香港得到充分发扬与传播,也通过自己的力量,促进两地青年的情感连接更加紧密,让更多香港青年了解内地,来到内地学习、发展。

  白衣丹心,她要当好中医传承人

  在医院实习期间,针灸科的诊疗室不少病人和家属都对这个“未闻其人,先闻其声”的香港小姑娘印象深刻。陈晓畅特有的笑声和温暖的话语在无形中拉近了与患者之间的距离。

陈晓畅在南京市中医院诊疗室实习

  短短一个上午的时间,诊疗室常常要完成几十位病人的就诊需求,这需要精湛的技术,还考验着医者的耐心定力。虽然是实习生,但陈晓畅做起事来却一点也不含糊。有时候一个病人的火罐还没拔完,下一个病人的呼叫就跟着来了,还有些病人会因此产生一些抱怨,陈晓畅总是挨个和病人笑眯眯地解释清楚情况,并且及时为他们解决问题。她的笑带着天生的亲切感,让病人信赖的同时又十分安心。

  “我只找你拔火罐!”“这个姑娘好,你找她!”……虽然在针灸科的实习时间不长,但陈晓畅积累了不少好口碑,在每个“被需要”的时刻,她都非常开心,这种来自患者的认可让她整个人都充满自信。

  “做一个好医生”,结束实习时,陈晓畅在医院最敬重的带教老师佘老师给她留下这样一句简短的嘱托。做一个好医生,帮助需要的人做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累积,也需要共情与魄力。陈晓畅牢记在心。

  陈晓畅是很多港生内地求学的一个缩影,内地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为他们创造求学求知的沃土,促进他们成为两地沟通交流的桥梁。

  蝉鸣六月,盛夏已至,此时的陈晓畅已经回到香港准备读研,她将带着自己五年来在南京的所学、所获,在香港开启新一阶段的学习。这条中医路,她还将带着笑容走下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