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29日)记者了解到,冬病夏治是中医学“天人合一”和“未病先防”思想的集中体现,其本意在于“春夏养阳”,以防治秋冬疾病。儿童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最易受到外邪侵袭而发病。通过在夏季穴位贴敷与捏脊治疗可增强儿童抵抗力,减少秋冬季节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
何为夏季穴位贴敷?
夏季穴位贴敷,是指在三伏天,即一年阳气最旺的时段进行药物贴敷和穴位刺激,促使药物透皮吸收而祛除宿寒阴邪,起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调理脏腑的功效,能够有效防治儿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易感等肺系疾病与慢性腹泻、消化不良、慢性胃肠炎、厌食等虚寒性脾胃疾病。
在穴位贴敷时,选穴多为督脉穴与膀胱经背俞穴,如大椎、风门、定喘、脾俞等。其中督脉为阳脉之海,刺激督脉可振奋阳气;背俞穴位于膀胱经上,施予刺激后可影响神经、体液系统,发挥调节脏腑的功能。
配合捏脊效果更佳
中医冬病夏治遵循“扶正祛邪”的原则,穴位贴敷、捏脊疗法都能振奋阳气、扶助正气,两者配合运用,能更有效地避免病邪的侵袭。
夏季炎热,经气浮于肌表,此时的经络通畅、阳气旺盛,在儿童体表施行捏脊刺激能够使机体腠理疏松、气血运行畅通,更易于穴位贴敷的药物透皮吸收,激发阳气。所以,在穴位贴敷前先行穴位按摩和捏脊开穴,可以增强穴位贴敷效果。
(来源:《零距离》记者/王华素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