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南京破产法庭成立两周年审判白皮书和十起典型案例。这其中,有六起典型案例,通过重整、和解程序,使企业免于破产,重新脱困重生。
其中一起典型案例涉及江苏某电气集团,该集团有近30年品牌历史,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名牌知名度,近年来因严重资不抵债,被债权人申请破产。南京破产法庭经审理后认为,不应简单地宣告该企业破产,应充分发挥破产制度的挽救功能,运用重整程序,助力企业脱困重生。
南京破产法庭庭长王静说,破产清算是实现低效资源的快速出清,但是法律还规定了重整、和解程序,这两种程序重整、和解是为陷入困境,但是仍然具有挽救价值的企业,适用这两种程序,可以实现脱困重生。
根据“剥离核心资产清偿债务、保留主营业务脱困重生”的重整方案,江苏某电气集团恢复生产,继续经营,从而保障了近700名在职职工的就业岗位,也全额清偿了1300多名离职职工的近8000万元的职工债权。
另一起典型案例涉及南京某知名数字经济平台。该企业成立于2011年,商品囊括1400多个潮流品牌,之前发展迅速,市场知名度高。后受疫情影响出现经营困难,于2021年4月被多个债权人申请破产。南京破产法庭经审理认为,该企业仍然具备经营价值。结合企业自救计划和供应商清偿诉求,南京破产法庭组织企业和各方债权人积极开展磋商,就债务清偿顺利达成和解,各方债权人陆续撤回破产申请,目前该公司正在按约定逐步清偿债务。
南京破产法庭法官蒋伟说,通过和解,为企业赢得了恢复生机的时间和空间。目前,已经恢复了120个品牌的合作,最高交易额达400万元。
据了解,南京破产法庭成立两年来,运用重整、和解制度共审结破产案件35件,引入资金133亿元,帮助200多家企业脱困重生,保障了3万多名员工的就业。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陈渝娜 张中玄 编辑/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