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夏政商风熏拂,吸纳南楚北戎菁华。晋,托起一个伟大的时代。今天(6月26日)下午,南京博物院在特展馆举办晋国展,晋侯温鼎、夔(kuí)龙纹编钟、玉组佩、玉牌联珠串饰等231件(套)精美文物串起波澜壮阔的600年晋国伟业。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共同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吴、晋两国,同源同宗,虽远而交,是华夏多元文明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大融合、大碰撞的历史见证。展览中,来自山西博物院的231件(套)精品文物,通过“河汾骄子”“争霸春秋”“余烈三晋”三个单元,围绕一个个考古大发现,讲述了从“桐叶封弟”到“三家分晋”的六百年晋国史。
晋侯稣钟
晋国,被《左传》《国语》《史记》等评为“春秋四强”之一,鼎盛时地域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陕西省东部与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东西北部与内蒙古南部的广大地区。除了了解历史故事,古代人的衣食住行是什么样的?在展览中也可以一探究竟。西周时期,玉文化渗透到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有强烈周文化烙印的玉器种类和用玉制度使得晋国“玉器”成为一大亮点。缀玉覆面、玉组佩、玉牌联珠串饰、龙形玉璜、玛瑙串饰等晋国玉饰,成为了解中国灿烂玉文化的一大窗口。
玉牌联珠串饰
此外,山西博物院展览部副研究员崔跃忠介绍,山西曲沃县“羊舌墓地”出土的“夔(kuí)龙纹圈足方形铜盒”,证明晋人已经开始使用胭脂:“夔龙纹圈足方形铜盒出土于山西北白鹅墓地,通过对其中的化学成分检测,我们发现了胭脂的成分,这说明它很有可能是当时的梳妆盒,并且它的出土很有规律,基本都出自于当时的夫人墓塚。上面的纹饰夔龙纹,也是这一时期的一类典型青铜器纹饰。”
夔龙纹圈足方形铜盒
西周时期,晋、吴青铜器均呈现出继承宗周文化并融合本地文化的特点。春秋时期,晋、吴交融,在今山西太原、忻州等晋国故地发现了许多吴国青铜器,也见证了两周时期中华大地上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据悉,此次晋国展的展览时间为6月-9月(周二~周日9:00-17:00 16:00停止入场)。南京博物院社会服务部工作人员介绍,针对晋国展的主题文物及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南博也针对不同年龄层的观众群体设计了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晋国展厅当中很多文物都跟当时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相关,比如曲沃代翼、文侯勤王,结合这些成语故事,我们会给小朋友做一些与成语故事相关的演绎类教育活动。针对成人,我们设计了专题导览,结合诗经举办诵读活动,同时邀请专家过来给公众开展专题讲座。”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李秋雨 编辑/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