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南京市民王燕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南京市第127位捐献者。2003年至今,从第一位到第127位,捐献者们接力为他人的生命续航。今天(6月26日),南京市红十字会举办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交流活动。
1999年,王燕第一次走进学校的献血车里,参与无偿献血。23年来,她一共献血20次,献血量达到5800毫升。2020年5月,王燕报名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同年7月,她又报名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今年,她意外地接到了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的消息。
王燕说:“今年3月,接到了南京市红十字会的电话问我愿不愿意捐献,我第一反应是他跟我初配成功,跟我有缘,他的身体不好,我也想救他。”
随后,两人的高分辨配型也全部相合。为了准备捐献,王燕每天下班后都要花两到三小时锻炼身体。“和我的爱人去打乒乓球,然后在公园里面锻炼身体、拉伸,捐献前我觉得我的身体已经达到了最好的状态。”王燕告诉记者。
6月22日,王燕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生命的种子"跨越千里,成功输入到一位血液病患者体内。
王燕说:“大概知道他是一个年龄比我稍微大一点的,是家里面的顶梁柱,感同身受,希望他早点恢复。”
王燕是南京市第127位、江苏省第1047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和王燕一样,越来越多人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目前,中华骨髓库总库人数超过300万人,江苏省分库超过20万人,南京市入库人数达2.7万人。
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服务部工作人员周海燕介绍:“大家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认知不一样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并不是‘敲骨取髓’,它是一个外周血采集,对自己无损健康,又能挽救他人的生命。”
目前,南京市红十字会和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合作,有意愿的市民在街头各个献血点就可以登记入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来源: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汪乐萍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