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经济体量大、能源消耗大、开发强度大,生态环境也面临高污染、高风险等挑战。推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补齐短板,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还能拉动投资、扩大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为引导更多金融资本进入环保领域,近日江苏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信保集团联合推出了“环保担”,为3000万元以上大额融资增信。
融资需求大 市场呼声高
事实上,在“环保担”出炉之前,江苏2018年就开始实施“环保贷”,为3000万元以下的环保项目进行贷款增信和风险分担。但随着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推进实施,很多项目融资金额更高。大额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存在。省生态环境厅财务与审计处副处长纪金星分享了一组数据,仅今年江苏生态环境领域就有462个项目,大约近900个亿的投资。其中不少项目单笔投资达到了亿元级别。
因此江苏率先推出“环保担”业务,正是为了充分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功能,为省内企业开展3000万元以上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减污降碳、生态保护修复、节能环保服务、资源循环利用等环保项目进行增信和风险补偿。“环保担”对项目的支持范围也有所扩大:除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类项目以外,还将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类、节能环保服务类、碳减排类、资源循环利用类以及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类等“大环保”项目纳入支持范围。
成本更低 风险共担 渠道多元
“环保担”怎么担?具体来看,由省财政安排1亿元的环保产业融资担保代偿补偿资金,根据项目融资规模,实行差别化利率、担保费率和风险分担比例,既能有效带动金融机构参与,又大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例如,“环保担”融资利率最高不超过“LPR(贷款基础利率)+20基点”,最低可达到“LPR(贷款基础利率)-30基点”。“环保担”平均担保费率不超过0.8%,低于国内大部分政府性融资担保费率。其中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的担保费率不超过0.6%,对于绿色领军企业直接实施“零保费”,由省财政从专项资金中补贴。
而在风险分担方面,在3000万到3亿元区间的项目,根据单笔融资规模,担保补偿资金将承担40%到20%的本金损失风险。江苏省财政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处处长韩召迎表示,“环保担”正是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架起了大中型环保项目享受“普惠”金融政策的桥梁,引导融资担保机构充分发挥增信、降费、分险功能,扩大业务规模、减费让利,帮助环保企业渡过暂时难关、恢复健康发展。此次“环保担”除了贷款担保,还推出了绿色债券担保,单笔融资最高可达3亿元,进一步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
“环保担”+“环保贷” 双轨并行绿色发展
企业需要“环保担”支持可以通过“江苏省环保担项目库平台”进行申请,发生风险补偿时,由省生态环境厅对申请进行审核,省财政厅根据审核建议拨付担保补偿资金。首期“环保担”的合作期为三年,将力争实现协议期内100亿元的融资规模目标。
此前江苏的“环保贷”已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目前为止已经为企业提供贷款超300亿元,有力缓解了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此次“环保担”推出后,将与“环保贷”双轨并行、同向发力、功能互补,共同为江苏环保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郭艺 编辑/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