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7时14分,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夏至。夏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迎来白昼最长的一天。蛙声阵阵,蝉鸣声声,稻花如白练,荷花别样红。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要登场!
夏至——习俗
说到夏至,宜兴人的胃当是最有记忆。馄饨是宜兴人家夏至当日的重头戏。
宜兴人素有夏至吃馄饨的习俗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
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宜兴民俗》一书中也有记载,据说夏至吃馄饨不会“疰夏”(热天头昏乏力,食欲不振)。
虽说是吃一碗馄饨,那也是考究的要当成一件大事来办。
自己田地里种的南瓜藤,撕掉一层毛茸茸的外皮只取嫩的出水的杆子和叶子老的则弃之。
猪肉的挑选那也是有讲究的最好是前腿肉,因为这个部位的肉较嫩,但也不能全瘦,最好是三分肥七分瘦。这样的肉馅做出来才叫馋人。
南方不同于北方,饺子皮自己在家擀都是从相熟的老主顾那里买的现成皮子。街里街坊的几十年住着,谁家的馄饨皮劲道,心里跟明镜似的。
宜兴人喜欢把煮馄饨叫做“下馄饨”,一个个丰满滚圆的馄饨沉入清水中。翻滚几圈,又悄然浮出水面。馄饨外形精巧,考究,薄皮小馅。整个馄饨呈半透明,此时若打开馄饨
里面的馅是滴溜滚圆的。
江南人的精细从一碗馄饨汤底就能看出。一勺自家熬制的猪油再加一勺生抽和小半勺盐,葱花已然是点缀。
馄饨的吃法当然不止一种,宜兴人家还钟爱煎馄饨。
很多地方喜欢用馄饨生煎,但宜兴人家喜欢用“下”好的馄饨煎。捞出沥水,一个个在盘中码好,不能堆叠放置或者靠的太近,防止黏连。当水分控制的差不多时,油锅就可以点起来了。放入少许油,煎至馄饨皮微微泛黄,撒一把葱花,此时馄饨的肉香伴着葱花的香味扑鼻而来。
夏至这天,除了有吃馄饨的习俗,民间还有“称人”的习俗。“称人”即测体重,以便出夏时验证是否瘦了。
夏至之后,暑气逼人。日照充足,雨丰昼长。水稻扬花瓜果渐熟。蛙鸣伴蝉吟,盛夏已然至。
夏至的到来也意味着一年过半,愿你辛苦忙碌的半年有回报
愿你有所改变,但仍能葆初心。夏至已至,愿向阳而立 逐光而行。
(来源:宜兴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