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新时代 新物件里的江苏故事|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沙盘模型: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闪亮名片

2022年06月21日 07:06:2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以物证史,见证时代。每个物件都与时代紧密联系,它们凝聚了制作者、使用者的思考,更融入了时代的情绪与哲思,成为历史的镜像。步入新时代以来,“新物件”的诞生记录着辉煌的来时之路,更镌刻着为了初心使命而奋斗的印记。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根据国家文物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网信办统一联合部署,2022年4月,江苏省文物局、江苏省委网信办、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组织开展“见证新时代——新物件里的江苏故事”主题活动。历时一个月,活动征集到百余件来自江苏省各地市的新物件,它们是新时代江苏故事的亲历者、见证者、讲述者,值得品读、回味、珍藏。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沙盘模型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建造的伟大工程,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河道距离最长、工程规模最大和流域面积最广的人工运河。它肇始于两千五百余年前的吴越大地,连接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贯穿了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天津和北京等八个省市,衔接了亚欧丝绸之路,延伸了海上贸易通途。中国大运河,犹如一条生命脐带,源源不断地为两岸的生命注入营养,孕育着一代代子孙。运河之于城市,不是生母,便是乳娘。江苏大运河沿线古城、古码头、古驿站、古村落、古遗址等文化遗产星罗棋布,无锡清名桥河心月悬、黛瓦飞檐,镇江西津渡北望瓜洲、一步千年,高邮湖寺塔河堰、日阅千帆,如此种种,成就了江苏的以水为主的地域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江苏作为大运河起源地和申遗牵头城市所在省份,致力于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2021年,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下简称“中运博”)建成开放。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一张闪亮名片,中运博致力于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地展览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及大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在中运博,有一件沙盘模型长3.05米,宽1.85米,高1.3米,制作精美,高度还原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筑的特色,也体现了博物馆与其所在的三湾湿地公园的完美融合。

  作为最能反映运河文化的标志性工程,中运博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现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呈现运河文化的博大精深、运河两岸的美好生活、运河全线的文化遗产和全球运河城市的交流互鉴。

  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随后,国家做出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的重大决策。

  2018年,中运博建设提上日程,由扬州市负责馆舍建设,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展览和运营、南京博物院具体实施。

  2019年9月,博物馆正式开工建设。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同意博物馆正式命名为“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为确保博物馆高质量、高水平如期建成,中运博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展览策划和建筑设计同步、展馆建设与展品征集同步、运营实施与安消防同步、展览组织与运营保障同步的“四个同步”原则,全力推进公共空间的装饰施工和展览的布展工作。仅用600多天,从零开始的中运博完成了馆舍建设和展陈开放,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内以鲜明的新唐式建筑风格靓丽呈现。

  2021年6月16日,中运博正式建成开放。自开馆以来,中运博以开放服务和疫情防控为抓手,不断完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全力保证开放运营质量。2021年下半年,在疫情期间总量控制、临时闭馆等因素的影响下,中运博坚持有序开放运营123天,共接待海内外观众近90万人次。

  矗立在三湾古运河畔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如沙盘模型所展示,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制式新唐、塔映三湾,由展馆、内庭院、馆前广场、大运塔和今月桥五部分组成。馆前广场向南直抵运河湾道,展馆和塔之间以造型时尚的拱桥——今月桥相连接。整座博物馆的风格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是中原和江淮的体现、是运河历史和文化的承载。它是城中之馆、园中之馆,水映馆美、馆映园美,让大运河和扬州、和江苏、和中国建立起了更密切、更广泛、更美好的联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运博已扬帆起航,今后将继续致力于成为向全世界讲好中国运河故事的重要窗口,成为展示中国形象、传承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基地,成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场所。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