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江苏 建功新时代丨徐州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2021经济总量达8117.44亿元 徐工集团跻身全球前三

2022年06月20日 10:41:1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2021年位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24位(较2020年进1位),工程机械产业入围全国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在今天上午召开的“奋进新江苏  建功新时代”制造强省网络强省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徐州市副市长龚维芳介绍了徐州制造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徐州市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工业经济在调整中发展、在转型中提升,呈现出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先后获批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国家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示范市,2017、2019年度两次获批全省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2021年位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24位(较2020年进1位),工程机械产业入围全国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十三五”期间,全市经济总量连跨六千亿、七千亿两个台阶,2021年达8117.44亿元、居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28位。

  近十年: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产业规模由“小”到“大”,全面夯实了转型升级根基。十年来,徐州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积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深入实施培大育强、挂大靠强、招大引强、扶大助强“四大四强”战略,徐州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713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650家制造业上市企业11家。其中,徐工集团连续33年位居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并于2021年首次跻身全球前三。徐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73家。2021年,徐州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达到5574.5亿元;工业开票销售收入迈上7000亿元台阶,达到7049.3亿元。

  (二)产业层次由“低”到“高”,全面提高了转型升级质态。一是传统产业转型有力。积极推动钢铁、焦化、水泥、热电、化工五大传统产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徐州18家钢铁企业整合形成3家企业,11家独立焦化厂整合为3家综合焦化企业,62家水泥企业压减至15家,燃煤电厂减少至15家减少燃煤装机容量75.9万千瓦,化工企业降至70家。二是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整合优势资源,创新提出打造“6+4”先进制造业体系,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集成电路与ICT、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材料、节能环保六大新兴主导产业产值达到3193.6亿元,占徐州规上工业产值比重57.3%。尤其是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产业,集聚了全球第一的卡特彼勒全球第三、全国第一的徐工集团,以及1800余家工程机械上下游企业,2021年产值达到1618亿元,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三是企业创新成效显著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整合创新资源,打造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为产业链提供创新支撑。徐州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全省仅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146家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30家(国家级1家),位居全省第四。引导企业瞄准工业发展“卡脖子”环节,全力推动技术突破,累计获批省首台(套)重大装备44家。影速光电光刻机、鲁汶仪器磁存储刻蚀机等一批半导体自主研发设备填补国内空白,鑫晶半导体12英寸大硅片通线量产。

  (三)发展方式由“制”到“智”,全面提升了转型升级动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信息技术对制造业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赋能促进。一是“智改数转”扎实有效。深入推进“智改数转”企业建库培育,为徐州1608家企业精准实施免费诊断服务。目前全市开展数字化转型制造业企业超1000家,已完成转型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0%以上,良品率提升45%以上。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5个,省级智能制造工厂8家、智能车间70家。二是网络化应用提质扩面。徐州5G基站达到8972个,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徐工汉云工业互联网跃居全国十大双跨平台前三,接入设备数量超过100万台;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突破60亿、入驻企业超5000家,综合排名全省第一。三是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2021年,徐州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65.1,位居全省前四;新增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8家,总数达17家;徐州5G基站达到8972个,省级星级上云企业总数达到828家。

  今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

  当前,徐州市工业经济发展还存在规模体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产业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十四五”期间,徐州将锚定“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目标定位,瞄准数字经济“新赛道”,全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到2025年,实现GDP过万亿、规模工业产值超万亿、工业开票销售收入达到12000亿元的三个1万亿的奋斗目标。

  (一)聚焦集群培育,更高标准提升产业能级。一是全力壮大新兴产业。突出六大新兴主导产业的先导性和支柱性,促进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要素向新兴产业集聚,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2025年,六大新兴主导产业产值达到6500亿元。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钢铁冶金、绿色化工、建筑建材四大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2025年,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产值达到3600亿元。三是积极突破未来产业。紧盯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围绕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抢滩布局、培育一批增长势头猛、技术基础好、投资回报高、发展潜力大的未来产业,推动核心技术突破,抢占发展制高点。

  (二)聚焦企业支撑,更高质量培育市场主体。持续推进分类精准培育,围绕大企业提质、规上工业企业扩面、中小企业增量,形成大中小融通发展格局,探索培育一批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一是培育大企业集团。“一企一策”制订培育方案,推动科技、人才、金融等要素向大企业集聚,提升大企业集团在生产、供需等环节的带动作用。2025年,徐州产值超百亿企业达到20家、制造业上市企业达到45家。二是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引导优质企业专注细分领域,在技术工艺、产品质量上深耕细作,提高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内部管理的能力水平,提升专业化程度和产品市场占有率。2025年,徐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40家。三是培育规上企业。瞄准潜力项目进行建库培育,确保项目及时投产达效、企业升规入库。建立规下转规上长效服务机制,靠前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不断壮大徐州规上工业企业队伍。2025年,徐州规上工业企业达到5000家。

 (三)聚焦智改数转,更大力度加快融合赋能。坚持推进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快实现发展方式从制造智能制造迈进。一是数智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徐州“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针对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建设、企业上云等工作开展业务培训,推动更多企业参与,2024年徐州开展“智改数转”制造业企业总数达到5000家,实现规上企业全覆盖。二是建强基础设施。以创建国家“双千兆城市”为契机,加快5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2025年,力争徐州5G基站达到20000个,实现5G网络全覆盖。三是打造标杆示范。开展市级数字化转型示范试点企业培育,鼓励优秀龙头企业创建灯塔工厂、未来工厂、5G全连接工厂,打造一批可复制的“5G+工业互联网”样板工程和典型场景。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