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毕业典礼,致敬终身学习路上的“追光者”

2022年06月18日 20:57:4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凤凰新羽,志在云端,展翅飞向崭新一天。”江苏开放大学2022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今天(6月18日)在南京举行,活动以“主会场+分会场”,全省10672名开放学员,6863名高职毕业生 “云端”欢聚。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校训,熏陶出家庭“接力学”、夫妻“抱团学”、朋辈“互助学”等学习模式。

  与其他学校毕业典礼不同,现场有不少孩子的身影。路慧和仇棒是一对夫妻,两人是高中同学,一起高考,一起工作,走进婚姻殿堂。路慧说,工作后发现所学知识不够用,就和丈夫一起报考江苏开放大学,两人一起学习,互相督促。毕业典礼,他们特意带着8个月的宝宝回母校。“我和他爸爸一起毕业,也想让宝宝熏陶一下,以后好好学习。平时学习,他爸爸督促我多一点,因为我要带孩子,不管是网上上课还是平时考试,他爸爸都帮我准备复习资料,提醒我学习。我感受最大的就是需要不停地学,前两天我们还商量要不要学个研究生,继续提升。”

  是夫妻,也是同学。仇棒说,希望两人可以携手越走越远。“学习提升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自己不比别人少个台阶。求学中,有两位老师要特别感谢,一个是王海玲老师,还有杨江涛老师,从始至终遇到问题他们都会帮我及时解决。2019年时候,一开始用电脑学习,我和老师反映能不能做一个手机端的软件,两个月没到,王老师就把手机学习平台放到群里,我们走到哪学到哪,不耽误工作还能更好地学习。”

  昔日舍友成同窗,优秀乘以“三次方”

  2008年的夏天,缘于一纸录取通知书,周文杰、袁贺峰、吴超在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504宿舍相聚。十年荏苒,从初入校园的毛头小子,到成家立业的沉稳青年,这群曾经的同窗好友又“一拍即合”,于2018年12月一起来到了江苏开放大学工程管理开放本科学习。

  “峰子,小超,江苏开大工程管理本科正在招生,我已经报名了,你俩有没有兴趣?”“好啊老周,正好我最近在愁工作上遇到的瓶颈,如果能专业学习下就好了。”“那咱们仨岂不是又成同学了!”这天,开放本科报名成为了504宿舍群里热火朝天的聊天话题,半天就得到了“100+”回复。

  一起拼!一起赢!一起欢笑!一同成长!在这场奔赴远方的终身学习追梦之旅上,“三个励志抱团人”心照不宣的默契和互相督促的身影,奏响了成长的“三重奏”,有这么一群“铁哥们”一路同行,似乎又回到了那些共同拼搏奋斗的大学时光,2022年,三人同时获得了本科学位。

  本科学分“提前积”,千里绽放“格桑花”

  “这是我们藏族的祝福歌曲,意思是我与母校的故事还未完结,我将通过开放教育与母校在云端共话未来。”视频里这个眼神清澈、自信和坚定的藏族小姑娘名为格桑。她不仅在专科的学习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在专科期间提前修完江苏开放大学九门本科课程学分,再获得六门课程的学分,她就可以申请本科学位提前毕业。

  三年前,格桑从3800公里外的西藏拉萨来到了南京,通过学习,格桑深深地爱上了风景园林这个专业。“誓让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成为了她的追求。2021年格桑报名了江苏开大风景园林开放本科,利用课余“碎片化”时间学习课程、积攒学分,在“云端”翱翔于知识的天空。毕业后,她将继续完成课程学习,并努力获得学历学位,同时努力备考西藏本地的公务员考试,希望能让自己学到的知识,绘就家乡“美如画”的风景,为家乡人民营造“诗与远方”。

  从专科大二起,格桑就开始了江苏开大开放本科的学习,这是源于开放教育这一学习形式的“自定义”和“灵动性”。江苏开放大学是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先行者和探索者,“一生一策”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亮出多条学习发展“路线图”,形成以学生为“圆心”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终身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格桑花开的时候,西藏的雪域高原上花枝繁茂葱茏、花朵渐次盛放、花海灿若云霞。像格桑这样的江苏开大学子们,也像格桑花一样,植根在祖国每片热血的沃土上,用从母校学到的知识反哺家乡,让家乡一年四季都能繁花似锦。

  硕士“回炉”读本科,创业精英来“充电”

  终身学习的意义是什么?来自扬州的薛贵先有话要说,作为一名思政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一家环保公司工作,她的专业同工作并不匹配,决定选择江苏开放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成为“多面手”的薛贵先应对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在为政府部门编写环评报告时,她根据污水处理工程这门课程曾学过的知识,就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水污染和随处排放等问题,提出了通过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两种方式对污水进行处理,形成水的循环利用,学习让她不断“解锁”新技能。

  薛贵先说:“当时有‘三废处理’课程,我们公司有这块业务,但是没有办法解决,我就想到江苏开放大学的老师。那个老师人很热心,给我提出几个建议,问题顺利解决了,非常感谢老师。希望母校越办越好,希望她给我们这样已经工作的学员提供更好的,更人性化的学习途径。”

(江苏开放大学校长崔新有)

  类似的毕业生还有很多,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是江苏开放大学的校训,熏陶出家庭“接力学”、夫妻“抱团学”、朋辈“互助学”等学习模式。江苏开放大学校长崔新有寄语毕业生,年轻人要“自找苦吃”“苦中作乐”,时刻保持担当和社会责任。“创新创业需要脚踏实地,梦想也需要接‘地’气。在面对不确定的选择时,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培养良好的企业家精神:敢创新、敢拼搏、不怕困难、不服输、为自己的理想持续奋斗,勇敢前行。同时,不要轻言放弃,创新创业需要坚持、坚持、再坚持,人生最大的挑战其实是你自己!将坚持不懈精神根植于心中,落实于行动中,才能结出硕果。”

  从2012年更名以来,10年间,江苏开放大学改变了名字,重振了精神。学校在服务江苏全民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江苏人民的大学”中作出不懈努力,为江苏大地培养了无数“留得住、用得上、信得过”的应用型人才。在这所特殊的大学里走出的平凡又非凡的人们,用奋斗书写着矢志不渝的无悔青春、突破自我的壮志豪情、扎根基层的为民情怀……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沈杨 通讯员/丁苏怡 成蕾 刘慧英 编辑/汪泽)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