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记者获悉,近期,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第五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常州市天宁区、钟楼区名列其中。至此,常州1市5区全部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其中溧阳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常州成为江苏省继苏州第二个实现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覆盖的城市。
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是常州加快推进“532”发展战略,落实长三角文旅中轴和高标准打造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建设的目标的重要抓手,是打造全国一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载体。自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常州始终围绕打造“资源优化、产业融合、文旅共进、城旅一体、共建共享”全域旅游发展目标,以全域思维高位引领旅游发展,实现旅游经济稳步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供需结构持续优化,旅游经济主要指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为全域共融互通提供新引擎,为推动城市能级提升增添活力。
作为常州主城区,天宁区人文底蕴深厚,历史灿烂悠久,4500年的良渚文明、2000年的运河文脉、千年的江南古村文化在这里相汇交融,成为天宁全域旅游的厚实家底和鲜明标识。近年来,天宁区委、区政府顺应文化和旅游融合转型升级新趋势,聚焦全市“加快建设文旅中轴,打造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的时代命题,规划“一带双核多点”发展格局,深化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优先、文化为魂、融合示范”的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天宁路径”。
创新融合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思路,加大“旅游+”深度融合,推出一批跨界旅游产品,实现产业迭代升级。推出“观千年文化,享历史之韵”文化游精品。打造以江南名士第一巷青果巷为核心,大运河为脉络,串联天宁禅寺、红梅公园、前后北岸的老城厢文化游精品线路。推出“梦水乡湿地,享田园之乐”农业游新品。以牟家村、查家湾、丰北村等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美丽乡村为基础,拓展开发集农业生产、休闲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农业研学旅游产品。推出“百年工商,云端追梦”工业游产品。盘活大成厂、黑牡丹等工业遗产,打造常州纺织博物馆、桑麻名人馆等文化场馆,植入“纺宿别院”“隐居”“同庆楼”等精品酒店、餐饮业态,打造特色文化创意街区。推出“忆峥嵘岁月 颂百年党史”红色文化游产品。将红色景区与地方民俗、研学培训、素质拓展等元素相结合,为红色旅游研学活动提供可感可触的体验场景,塑造天宁红色旅游新名片。
钟楼区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人文荟萃,底蕴深厚。近年来,钟楼区紧紧围绕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坚持科学谋划、高位推进,深挖运河文化和旅游资源,创新培育多元业态,积极提升服务配套,努力构建“文化引领、产业互融、河景一体”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提升服务,主客共享。加快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钟楼区构建了全域旅游交通地图和公路服务网络,通过旅游专线、旅游公交、运河游船、地铁、共享汽车等,实现全域休闲旅游景区互联互通。让游客沉浸在“诗和远方”的美好意境,对原有的旅游咨询中心进行提质升级,将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南大街特色商贸中心、大庙弄文旅特色街区、瞿秋白相关文保古建筑、秋白书苑文体设施中心等区域融合,构建融合性游客咨询服务体系。坚持“主客共享、全域共建”,着力打造全域旅游智慧服务平台,并增设特色街区、热门景区、文商旅集聚区的数据配套,游客可通过“钟楼智慧旅游”平台享受旅游咨询、票务预订、停车休息、商品售卖、医疗救助等服务。挖掘自身资源价值,主动对接旅游消费市场,开发了包含特色美食、匠心工艺、景区文创、城市非遗、土特产品、酒店用品等在内的“钟楼礼遇”文创产品,用“颜值”与“内涵”兼具的产品与服务,提升市民、游客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如今的钟楼,古运河畔流光溢彩,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一幅河景交融、全域皆美的精致图景徐徐展开。接下来,钟楼区将围绕常州“532”发展战略和钟楼区“中轴枢纽支点、都市智造高地、运河文创名区、生态宜居家园”定位,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挖掘“运河古城”潜力、放大“时尚都市”魅力,将钟楼区打造成为全域旅游精彩样板。
(来源:《零距离》记者/胡艳 通讯员/蔡勇 编辑/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