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快要到了,不少网店在促销的同时搞起了预售的名头,顾客下单以后,商家15天发货,45天发货,甚至时间更长,超长预售已成为网络消费纠纷的重要内容,对此,省消保委对超长预售现象进行合规指引。
预售是指消费者须在产品上市之前付费,商家在预售产品达到一定量后才生产发货,记者在某网购平台发现,一些商品的发货时间各不相同,快的48小时就可以发货,慢的要拖上30天甚至45天,还有一些店家不标注发货时间,等网友付款后才显示多久发货,甚至将发货时间一拖再拖。南京市民周先生说,上面写着大概四五天发货,但我足足等了两个月,我肯定感觉很难受,我催了客服好几次,就一直说没有确定的日期。
记者从省消保委了解到,去年1月1日至今年5月31日,共受理超长预售相关投诉共5610件。部分经营者已经习惯利用经营优势地位提前锁定消费者,转嫁市场风险,实质上构成了不公平交易行为。其中一些商家甚至将预售当作“众筹”来操作。江苏省消保委投诉部工作人员易志鑫说,如果预售订单不好,有些商家甚至单方面取消订单,不再进行生产,还有部分商家通过延长发货时间,先进行第一批发货,发货以后消费者退单退货之后,再视情况进行第二批发货,这毫无疑问对于订单靠后的消费者更加延长了发货时间。
省消保委专门针对超长预售企业发布合规经营指导,要求对不公平格式条款进行自查自纠,要规范预售流程、保障知情选择权,还要严把品控服务关,健全电商平台的预警机制。易志鑫说,比如在预售时间的确定上,尽可能把预售时间控制在一周之内,确实预售时间超出一周的,理应以显著的方式在商品页面对消费者进行说明提醒,在宣传营销方面要杜绝饥饿营销、低价营销,相应的宣传低价优惠承诺应当及时履行,禁止单方变更在商品页面的优惠承诺。
(来源:《零距离》记者/秦禾东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