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武进:绿建区十年,造一座“会呼吸”的城

2022年06月15日 17:10:3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绿色建筑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示范推广不断深入,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十年间,常州武进绿建区紧紧围绕“全区发展绿建产业,全域推广绿建技术”要求,突出示范引领和产业培育两个重点,打响了“绿色建筑看武进”的特色品牌。

  让绿色建筑适配美好生活

  从生活到生产,绿色建筑这一名词所代表的内涵正在不断丰富。近年来,绿建区逐步将绿色建筑从“技术的堆砌品”概念中解放出来,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充分结合,赋予绿色建筑更多生活感与体验感。

  位于绿建区的中国节能常州环保科技园,是常州首个在工业建筑中推广“海绵城市”理念的先行试点。在项目设计和施工阶段,就以绿色生态基础设施替代了部分传统设施,不仅配备了雨水花园、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等设施,还在园内所有建筑的屋顶铺设了太阳能光伏板,匹配生产企业的用电需求,年发电量可达110万度。

  一江风华项目推出“智慧住宅”全套方案,通过操作玄关处的智能控制面板,依靠屋内的“六恒”科技系统,可一键分室、分户控制和调整室内水电气的使用,做到最大程度节能、低碳。

  从凤凰谷、莲花馆等绿色三星建筑的建成,到绿色办公、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社区、绿色基础设施的全方位发展;从全省首个低碳示范区,到全省首批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示范区,再到全国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武进绿建示范工作经历了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的发展。

  目前,武进绿色建筑已从单体建筑扩展至整个城市,发挥着建筑绿色化的“全景式”效益。截至2021年底,武进新增绿色建筑面积超2500万平方米,名列全国县区级前茅。现有绿色建筑每年可节约用电6.5亿度,减少碳排放总量45万吨,相当于每年多种植24万棵树。

  武进区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推广办公室主任黄吉见证了武进绿色建筑产业的蓬勃发展,“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提升武进绿色建筑的品质,为百姓提供更多安全、耐久、健康、舒适、节能、智慧的活动空间,并积极探索近零能耗、超低能耗建筑领域,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进装配式建筑建设以及科技赋能绿色建筑等方面持续发力。”

  “海绵城市”助力生态宜居

  建筑,作为构成一座城市的主体,当大规模不透水的地面建筑侵占了城市水的空间,这种不适应就以“城市内涝”的方式体现出来。

  在武进,丰乐公寓一期作为武进老小区改造的样板示范项目,2018年起逐步实施“海绵小区”改造,地下雨污水管网分流,地上铺设透水路面,系统运用生物滞留设施、下凹式绿地、调蓄净化沟等一系列海绵设施,打通了闭塞的“水泥板”,让小区的地面“透透气”。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丰乐公寓彻底告别了“在城市里看海”。

  “海绵城市”只是绿建区在绿色建筑示范推广中的一小步。2018年,园区首创绿色建筑、建筑产业现代化和海绵城市“三合一”联合审查机制,形成了“项目监管全过程、审查机制三联动、资源要素三合一”的江苏首创、全国领先的武进绿建发展模式,切实推动绿色建筑管理驶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十年间,通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海绵城市”建设、场地微气候营造,将城市水环境、绿地、建筑糅合成与城市共生的流动景观,不断践行着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的“城市双修”理念,让“绿色”与城市共生。

  如果把一座城市比作一株植物,只有让它具备“会呼吸”的能力,才能保持“自由生长”的活力与创造力。绿建区,将赋予武进这座城市更强的“生命力”。
        (来源:武进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高予宸)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