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杨华山的安葬地找到了

2022年06月14日 14:41:31 | 来源:泰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图为杨洪喜(左)跟孙子讲述杨华山的事迹。 黄薇薇摄

  近日,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再次传来好消息:继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朱凤生亲人找到后,海陵区罡杨镇东楼村志愿军烈士杨华山的独子也找到了。烈士的儿子名叫杨洪喜,今年77岁,身体健朗。6月13日上午,记者见到并采访了杨洪喜。

  烈士是三十九军的一员

  杨洪喜向记者展示了他父亲杨华山的烈士证明书:杨华山籍贯泰县,1922年8月25日出生,1951年10月13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因战牺牲。生前系志愿军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三四八团三营的一名战士。

  “父亲离家时我才3岁,对于父亲,我几乎没有什么印象。只记得6岁时,父亲牺牲的消息传回来,母亲当场就哭了,哭了很久、很伤心。”杨洪喜说,后来,母亲牵着他的手,走了两个多小时去位于九里沟的政府部门领取了抚恤金。回家后,母亲为父亲操办了丧事。

  “听母亲和老一辈人讲,父亲中等身材,相貌堂堂。”杨洪喜说,听长辈说,在他三岁大时,父亲被国民党部队抓壮丁,带走。1949年3月,说是父亲所在部队接受改编,成为人民军队中的一员。

  至于父亲曾经参加过哪些战斗,是怎样牺牲的,杨洪喜表示不清楚,只知道父亲是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牺牲的,是光荣的。

  记者上网检索发现,杨华山生前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九军是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六个军之一,战功卓著。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在朝鲜战场上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至第五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九军军长吴信泉指挥部队出色地完成了上级领导赋予的各项任务。

  在云山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九军首次以劣势装备歼灭了具有现代化装备的美骑一师第八团之大部及南朝鲜军第一师第十二团一部,共歼敌2046名(其中美军1840名),缴获飞机4架,击落1架,击毁与缴获坦克28辆,缴获汽车176辆、各种炮190门及大批枪支弹药、器材和物资。

  1950年12月31日,仅用5分钟的时间,一一六师就突破临津江天险;经过13小时的激战,一一六师突入敌人纵深15公里,毙伤敌千余人,胜利完成突破任务。此后,一一六师向敌纵深推进100多公里,成为志愿军作战纵深最远的一个师。

  杨洪喜说,他为父亲是战功卓著的志愿军第三十九军中的一员,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小孙子曾参军,继承太爷爷遗志

  “父亲牺牲后,家里分了田,但没有劳动力,村集体很关心我们母子俩的生活,组织村民帮我家‘代耕代种’,直到我长大成人。”杨洪喜说,作为烈属,他上学是免费的。因为有文化,他学了不少东西。后来,在村里做电工,生活有了保障。如今,他还享受每月七百多元的烈属生活补助。

  杨洪喜说,父亲牺牲后,母亲很思念父亲,每年清明节都会祭奠父亲。特别想知道父亲安葬在哪里,这一直是母亲生前的心愿。如今,得知父亲安葬在朝鲜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十号墓后,他很激动,希望有机会带着儿孙前去给父亲扫墓,跟父亲说说话,弥补母亲在世时的遗憾。

  多年来,杨洪喜曾去泰州市烈士陵园、姜堰区烈士陵园,希望能找到父亲的墓碑和名字,可惜没有找到。他说,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在家乡看到刻有父亲名字的墓碑,这样他就能像其他烈属一样,在清明节等重要节日去父亲的墓碑前祭拜。

  “我的父亲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雄,我一直希望子孙后代能有人去参军,圆我的心愿。”杨洪喜说,在他的鼓励和支持下,他的小孙子放弃大学入学的机会,参军入了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海军。小孙子曾守礁5年,接受了军营的锻炼,退役后入职一家知名企业。对小孙子当初的选择,他很欣慰也很自豪。

  杨洪喜及儿孙们为人质朴,踏实生活,如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罡杨镇东楼村村委会工作人员沈华建介绍,杨洪喜一家人与人为善,经常利用一技之长为村里的低保户等困难群众无偿提供电力安装、维修服务。

layer
快乐分享